关于小白菜的身世一直以来就有多种说法。有人说她是南京人,父亲是个教书先生,太平天国时随父母逃离南京来到余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她成了孤女,后被喻敬天妻喻王氏收养做女儿。还有的说她原是一个土妓或者是葛家的一个童养媳。
而据杨乃武的后人称,小白菜姓毕,名秀姑,余杭人,童年时父亲就已去世,其母王氏改嫁小贩喻敬天,随母到了喻家。小白菜容貌秀丽,人很聪慧,但不为继父所喜,加之无伯叔,亦无兄弟,常常被市井无赖调戏、侮辱。因她喜欢穿件绿色衣服,系条白色围裙,人又清秀,就被起了个绰号叫“小白菜”。
不管小白菜的真实身世如何,反正杨乃武冤案是由她而起的,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既然是故事的主角,人们关注的程度肯定不同于那些小角色,所以,她和杨乃武之间的“情事”就被演绎出了几个版本。
为何要在“情事”上加注引号呢?因为,有人说她与杨乃武之间本就没有什么私情可言。
小白菜嫁给葛品连后,因葛家无可居之屋,他们便寄住在秀姑继父喻敬天家。因为小白菜模样长得标致,经常会遭到一些市井无赖的骚扰,喻敬天怕惹麻烦,就催逼葛品连、秀姑搬出,另找住处。葛品连继父沈体仁,不久前帮杨乃武家修房子,知道杨家是三楼三底,除自家居住外,还有空房一间。经沈体仁介绍,杨乃武同意将空房出租给葛品连住,每月租金一千文。于是,这年四月二十四日葛品连与毕秀姑搬进了杨家。杨乃武夫妇见秀姑聪明伶俐,都很喜欢她。秀姑也称呼杨乃武夫妇为伯父伯母,叫杨乃武的姐姐为姑妈。
因为葛品连常不在家,平常只有秀姑一人,杨氏夫妇也常常请她同桌吃饭。秀姑有时也请杨乃武教她识字念经。然而,日子一长,那些占不到便宜且嫉恨杨乃武的市井无赖,便捏造谣言,肆意污蔑杨乃武奸占小白菜,还张贴了“羊(杨)吃白菜”的招贴。
谣言传到葛品连耳里,他也起了疑心,几次潜回家,在门外屋檐下偷听。不过,只听到杨乃武在书房里教秀姑念经写字,并未发现私情。葛品连将谣言和偷听的情况告知了母亲沈喻氏,沈喻氏见到过杨乃武与小白菜同桌吃饭,心里也有点怀疑,便将这件事向邻居说起。于是街头巷尾,流言就多了起来。为了避嫌,同治十二年(1873年)闰六月,葛品连与秀姑搬到了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楼上住。
据王心培说,他曾留心观察过,并未见到杨乃武来过,也未见秀姑再到过杨家,可见杨乃武与秀姑根本没有私情,如果有的话,二人不可能会断得这么干净。
图为清朝官员审理案件,冤民讲述案情。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即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一桩冤案。
可是,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关系,市井中还有这样一种说法:
某日,年轻貌美的小白菜与英俊威武的杨乃武不期而遇,杨乃武顿被小白菜的美貌吸引。恰好,小白菜和葛品连托人介绍租住的正是杨乃武家的房子。出于好感,再加上怜惜,杨乃武就让小白菜帮忙做些事,给她点钱以贴补家用。二人朝夕相处,不觉生情,私下里互换信物。杨乃武还许诺小白菜,等他中了举人,就帮小白菜与葛品连解除婚约,自己则休掉杨詹氏娶她为妻。可是两人的私情却被丫鬟葛三姑察觉。还好葛三姑答应为二人保守秘密。
虽然如此,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私情还是被杨乃武的妻子杨詹氏和姐姐杨菊贞(淑英)发觉。在家人的逼迫下,杨乃武答应斩断私情,专心求取功名。因为割舍不下与小白菜的感情,杨乃武还不时与小白菜相会。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杨詹氏提醒葛品连应尽快与小白菜圆房。杨詹氏的话引起了葛品连母子的警觉,就商量尽快从杨家搬出来。
见此情形,不愿失去杨乃武的小白菜私下找杨乃武商议。而此时的杨乃武,不知是为了避免麻烦,还是真的一心为了考取功名,就坚决地劝小白菜以名节为重,斩断私情。
小白菜愤而生恨,指责杨乃武一番后,搬出了杨家。
因为同情小白菜,人们多愿意相信小白菜与杨乃武是清白的,是因恶人陷害才遭此厄运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后世文人才故意对故事进行了顺乎民意的演绎。可是,这样一来,真相难免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