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的女子项目,成绩往往好过男子项目。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女排。女排精神激励了几代人,是新中国的精神瑰宝之一,是民族不屈的象征,这是一个超越了竞技体育本身范畴的特例。在竞技体育的集体项目中,我们国家现在也只有女排可以拿出手,其他的都不行,其中男足属于特别不行,所以不少人就在问:为什么我们女排可以搞得好,男足就那么差!
女排
足球和排球最大的不同在于选材。打个比方,你不可能见过身高低于180CM的排球运动员,但是你什么身高的足球运动员都见过。足球场上11个位置的多功能性决定了选材的多样性,而女子排球比赛中间的那张网高达2.24米,这个高度决定了没有身高和弹跳的人注定和排球无缘。所以排球选才非常简单,就是身高和弹跳,其他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补齐。
2.24米的网对于她们不是问题
中国成年女子平均身高仅仅158不到,超过180CM的凤毛麟角,各级体校(我们的排球还是原来的专业运动员培训体制,有体校参与)每年都会下到各级普通学校,寻找身高足够的女学生参加训练,而各级学校也会自荐身高出众的女学生给体校。所以能逃离体校的监控可能性很低。我们都知道,进了体校,就等于有了补贴和收入,这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是非常大的诱惑,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参加体校也有加分和特招进入本地或全国高校的机会,所以也具有很大吸引力。在这样的体制和环境下,排球虽然看上去参与的人少,但是选才的面却是最合理和最广泛的,而一个项目有人才输送的保障,成绩就容易出了。
恒大女排
反观足球运动员的选才,那就复杂得多。我举个例子,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梅西梅球王,11岁时梅西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13岁时身高仅仅140CM,这样的球员恐怕不可能被任何一个中国教练选中。但是巴萨还是把他带到了西班牙,经过治疗和训练,梅西现在已经是一名世界顶级球员。
梅西
还有中国现在最好的球员武磊,少年时身材很一般(现在也就174CM),并不被南京的教练们看好,于是武磊拿着李红兵亲自写的推荐信来到上海找到徐根宝,徐指导一看武磊的表现,马上亲赴南京办理球员迁移注册,可笑的是南京足协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反而要求徐根宝缴纳一笔迁移费用,当时徐指导身边只带了五万块钱,非常慌张,担心南京方面狮子大开口,没想到南京方面只要了三万。徐指导当场给了钱,说:发票不要了,赶紧办好就行!
徐指导和武磊
阿森纳的传奇教父温格曾经来过中国办了一个培训,其中有一名中国教练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足球运动员最高的天赋是什么,温格没有思考就回答:是速度!为了怕中国的同行误会,他马上解释说:之所以是速度,因为速度是很难通过训练加强的,而其他方面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大幅度加强的。
温格
恐怕中国教练和温格思维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这里。选才,一直是中国足球难以长足进步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总是以某一项能力来判断一个球员的水平,而不是以球场上的综合能力来判断球员的水平,有时甚至刻意放大某个球员的优点,造成团队作战水平的下降。
青训
而因为青少年比赛太少,我们的教练也很难在比赛中寻找人才,所有的希望只能寄希望于足校,而足校的存在其实扼杀了青少年对于足球的热爱,因为足校不但收费,还可能切断今后考学进入社会这条路。
青训
所以选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中国这个没有什么足球普及度国家最大的难题,因为没有足够的足球人口,就不可能挑选出令人满意的足球人才,而排球恰恰相反,因为选材面比较窄,反而可以驾轻就熟一网打尽,这也是排球和足球在中国最大的差别之一!
青训
至于我们很多球迷总说女足成绩少是因为钱少,男足成绩差是因为钱多的说法,我并不认同,这充其量是一个发牢骚的言论。这些球迷认为:女排为国争光,理应在收入上看齐高水平,但是很明显他们忽视了一点:尽管有了女排联赛,但是所有女排队员都是专业运动员,都是国家培养和训练的,为国争光是女排的本分!国家给予一次性的奖励确实是应该的,但是长久的高收入还是需要更商业化的联赛来保障,女排联赛因为商业化不够造成女排队员收入低下,这个屎盆子不应该扣在商业化最发达的男足身上。一味追求平衡既不是社会的规则,也不是竞技体育的规则!
女排
解释得也差不多了,中国足球任重道远,需要理解更需要支持,骂得再狠还是自己家的子,我们总不能支持中国香港队吧!
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