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常规赛第32轮,山东男篮以96-102不敌北京首钢,这场比赛能在前三节保持领先的局势下,山东第四节突然遭到“断电”式下滑,仅仅得到17分,显然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最后决战5分钟,巩晓彬的战术体系成为哈德森和高诗岩的轮番单打,若是手顺的情况下,或许还能依靠个人能力去解决问题,但是北京首钢的防守策略实在太有针对性,几乎是放弃内线包夹和协防的防守,全力去“围剿”山东后卫线,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遇收获一场比赛胜利。
赛后,巩晓彬说道:“输得比较可惜,前三节和第四节中段打得不错,关键时候让对方得分太容易,翟晓川连续拿到6分,我们进攻打得比较简单,高诗岩和哈德森利用挡拆投篮,打得简单,最后三四分钟,处理球还是欠缺经验,输掉了比赛。”
对于这样的解释,只能说他按照结果导向去反推问题,真正让山东男篮无法达到四强行列,乃至争冠集团是本土球员的角色是自从哈德森回归到山东男篮之后,除了高诗岩的状态和位置需要调整,实际上从贾诚,焦海龙,李敬宇都面临着大幅度调整,更加不用说第一阶段的球权和战术地位,进入到第二阶段持续性下滑。
这种赌博性压在哈德森身上,按照巅峰时期的老哈,确实是非常简单粗暴,但是现在已经是36岁老将,全联盟年龄最大的外援,多场比赛证明,第四节还能依靠个人能力去解决问题,真是一个有待商榷的话题。
第二个软肋则是山东男篮实在太慢热了,与北京首钢的系列赛非常具有代表性,首节比赛前半部分,几乎都是让哈德森去打,然后是陶汉林去吃饼。造成的结果是大部分的后卫线和锋线不能有效地支配球权,乃至去承担起核心球员的角色。北京首钢本质上就不是一支擅长从进攻去解决问题的球队,跟着他们的节奏去打慢攻守转换,显然不是山东男篮建队战术体系,甚至与此前双小外援的跑轰战术存在巨大差距,这种软肋被北京首钢疯狂针对,根本不可能得到太多的比赛主动权。
平心而论,这一支的山东男篮本土球员框架并不差,尤其是高诗岩加盟球队之后,也是山东近10年能力最强的小个子后卫,若是丁彦雨航能恢复到一定的身体状态,加上大外援的回归,对比前四的球队也不会逊色多少,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不能说完全按照老哈去打比赛,不然这一群的本土球员,几乎都是蓝领的定位,巩晓彬是否应该重新调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