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上港在亚冠小组赛首轮对阵悉尼FC的比赛中完成逆转,迎来了开门红!这场比赛的焦点人物,不仅仅是梅开二度的超级功臣李圣龙与送出助攻的老将于海,还有主帅佩雷拉。只是,他面临的争议可能会更多。
为何?
开场部署激进而且让对手的优势完全发挥,佩雷拉是无法甩锅的。调整有效但后知后觉的太过明显,即便是完成逆转,球队也更多的是以数量求机会的传中模式,只是,于海的登场成为一个关键。
【开场遭遇暴击,佩雷拉应该背锅】
作为上赛季的澳超冠军,悉尼FC是进攻求快的球队。这与澳超一般的球队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他们依然具备澳超球队的属性:对抗能力强。
对方本场比赛的双前锋是171cm的巴巴洛塞斯与178cm的布哈吉亚,在具备速度的同时,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十分出色。否则,他们也不会在高大后卫林立的澳超联赛,能拿出不俗的发挥。
以4后卫阵型出战,而且寻求控制的佩雷拉显然低估了对手。而且,选择球权控制的同时,还拉开阵型进行了高位逼抢。这无疑让对手有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港留给了对手太多的空当。而丢球的这次攻防中,上港的阵型太松散,这种只站位让对手肆意长传冲击的布局,丢球是必然的。
【变阵三中卫,佩雷拉后知后觉凸显的是什么?】
看到防线的隐患越来越大,佩雷拉才后知后觉的在比赛中变阵3三中卫体系。
变阵三中卫体系之后,上港基本上能形成三名中卫对拼对手两名前锋的站位,这让对手进行2过2的传跑配合,遭遇到了限制。
这也是悉尼在20分钟之后,进攻威胁下降的核心因素。这可以给佩雷拉认可了吗?肯定不能!因为,对比赛局势进行把握并有效地进行调整,这是作为一名主帅的基本素养。
更为关键的是,在变阵三中卫体系之后,上港球员的“位置大挪移”,也让人瞠目:王燊超从左后卫变成左右边翼卫的切换,吕文君从右前卫变成左边翼卫与左后腰的切换,足够“丰富”。
球员不断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会让对手的部署出现“迷惑”,但更多的是让自己变得“蒙圈”。因此,上港在丢球之后进攻推进缓慢,就是这种球员位置变化、职责不清导致的。而对手,也可以快速回防并完成站位,在阵地战中化解上港的单调传中。
没有奥斯卡的佩雷拉,如今“菜”的真实!
【调整后追平,也不能掩盖他与崔康熙的档次差距】
昨晚的比赛,崔康熙的申花拿下了珀斯光荣。正如知名记者马德兴所说,你把胜利完全归结于珀斯光荣的实力不足,那就抹杀了崔康熙的部署调度与申花球员的拼搏付出。
崔康熙在防线上没有让冯潇霆首发,而是让对抗体格与速率更快的姆比亚、艾迪出战,寻求的就是限制对手的冲击与高空球。在没有外援中卫的情况下,佩雷拉放弃此前较多使用的三中卫体系,这是对悉尼FC真实水准出现了明显的误判。
崔康熙后续换上朱辰杰、秦升、毕津浩、冯潇霆等球员实现了中场扫荡、前场逼抢、防线保护,最终保住了3分。
对于佩雷拉来说,下半场比赛上港虽然攻入了2球实现逆转,但更多的还是固有模式下的微调。对手体能下滑让穆伊逐渐获得了上半场难有的空位,于海高质量的传中增加了上港传中制造射门的概率。
如果,悉尼FC不是在本场比赛迎来赛季首战,拥有足够体能与比赛节奏的他们,会让上港在反扑中获得如此多的传中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结语】
中超第二阶段,上港6场比赛常规时间均没有赢球,而且进攻效率极低。奥斯卡的受伤是关键因素,佩雷拉没有让进攻端带来变化更是实质性的原因。而且,对于胡尔克的使用以及未能约束他“随性踢法”,更是在进一步的伤害球队。
此番拿到3分,上港迎来了开门红,值得欣喜。但是,从佩雷拉的首发布局、临场调整来看,上港目前已经处于极为孱弱的状态。接下来面对全北现代、横滨水手这种级别的强敌,上港这种单调的进攻模式,还会奏效吗?
佩雷拉是时候好好学习下崔康熙了,但留给他的时间与机会,还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