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接近端午,又到了适合作钓大鱼的时节。大鱼可遇难求,运气很重要,但好运气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长期野钓实践中,我吸取了不少作钓大鱼的经验教训,总结了一些固定的模式,新手小白完全可以照搬照做,从而提高中鱼率,获得好的鱼获。
下面以作钓大鲤鱼为例,给新手小白5条成熟的建议:
1,永远不要相信小钩细线搏大鱼
在野钓中作钓大鱼,一定要抱着“一旦咬钩绝对不能让大鱼跑了”的准备思想,钩线选择尽量保险起见。夏季钓底根本不必疑虑钩线大了,只要不是太过分,都不会产生挡口现象。野河里是生口鱼,大鱼不认线,挡口的是小杂鱼,是本就应该挡住的部分。在一天难遇一口的野钓资源条件下,切线脱钩造成跑鱼是件追悔莫及的痛苦之事。
通常情况下,作钓大鲤鱼,五斤以内的鱼,线组搭配为主线3.0+子线2.0+千又2号钩起步,五斤往上的鱼,大可搭配6.0主线+5.0子线+千又5号钩。至于鱼竿的长短,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水面足够宽,地势相对平缓,当然用竿越长远越好,而假如是十几米宽的小野河,并且近岸有明显的沟壑,也可就近钓近,一般不低于4.5米即可,同时也应考虑附近钓友的用竿长度,毕竟鱼真的是越钓越远的,至少应不低于旁边钓友的用竿长度。总之,竿越长控鱼的空间越大,上岸的几率较高。
2,大鱼永远是长子线钓钝
在台钓实践中,我就发现了,如果是正常悬坠钓法,调四钓二那么咬钩的多半是鲫鱼居多,如果某一竿没抛准,导致调四钓四或者干脆铅坠躺底了,浮漂立起来一筷子长,则往往咬钩的是鲤鱼。由此可见,鲤鱼更适合钓钝钓死底。由于其鱼嘴朝下的特征,注定了钩饵平卧的入口性。
钓钝的基础上,鲤鱼的个头越大,子线的长度随之应相对更长,让铅坠适当远离钩饵,卸掉大鱼的警惕性。通常单钩的子线长度应在40厘米以上。钓目应在4目往上,如果钓目过低,很可能是虚口造成预判,提竿过早而导致跑鱼惊鱼,使鱼长时间不敢进窝觅食。鲤鱼的死口漂相表现为,浮漂匀速上顶,然后缓慢横移,以至于黑漂拖竿。
3,大鱼永远出深水
大鱼永远出深水,因为鲨鱼就一直呆在深海。不要到浅水找结构,水底结构最好水深不够是空的,不会藏大鱼。哪怕是夜晚,大鱼也不会跑到浅水里去。尤其是鲤鱼,除了春季甩籽期间上草滩,基本一年四季呆在深水,水域的最深处。小河沟钓中间,大水面找深水区域是基本方向。
4,大鱼永远需要耐心静守
钓鱼需要耐心,与没有耐心的人守钓大鱼是一种比枯燥等待鱼咬钩还要痛苦十倍的煎熬过程。
小鱼喜动,大鱼喜静。作钓大鱼,务必保持清静,给鱼一个安静觅食的环境。一方面要静声,不大声喧哗吵闹,另一方面要静光,夜钓的时候不拿灯光朝河面乱晃,作钓尽量使用电子浮漂。野钓之所以难,还有一个主因,水底环境的突变,非人力可以左右,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河流上游又在搞什么鬼,一会儿水质变了,变清或变浑,一会儿到处都漂浮着一层垃圾下来。
5,大鱼永远讲究窝饵同源
作钓大鱼不一定非要打重窝,但一定要保证窝饵同源。也就是说,玉米打窝就得用玉米作钓,粉饵打窝就用粉饵作钓。经常看见一些钓鱼新手用老坛发酵玉米打窝,转而用嫩玉米挂钩作钓,仿佛怀疑大鱼的牙口不好,实际这样操作效果是打折扣的,思想上也自相矛盾,既然硬玉米做窝料能诱来鱼,又何必怀疑它钓鱼的效果。再者大鱼吃窝料吃的安心,必然会对其他饵料存有戒心。区别对待反倒是自作聪明。
在用粉饵作钓时,通常是不需要打窝的,钩大必然用搓饵挂钩,搓饵多了自然也形成了窝点。在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并非窝料越多越好,正好相反,范围之内鱼的数量有限,窝料太多,鱼容易吃饱,吃到钩饵的几率反而会下降。这就好比2个人搞18个菜碗跟2个人搞两菜一汤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