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熬夜了,北京时间4月7日凌晨,2025年U17亚洲杯小组赛A组第2轮,中国队1-2不敌乌兹别克斯坦。张城瑞第32分钟的补射破门成为整晚唯一亮点,随后哈萨诺夫第45+2分钟的补射扳平,第86分钟的绝杀彻底终结悬念。这场失利让中国队积0分排名小组第三,出线仅存理论可能——若沙特队末轮击败泰国队,中国队将直接出局。
首轮1-2负于沙特队的防守失误已引发争议,本场补时阶段的防守漏人更让人大跌眼镜。哈萨诺夫接应传中时,中国队两名中卫同时失位,门将扑救动作迟缓。这种低级失误在职业联赛中都属罕见,遑论国际大赛。
乌兹别克斯坦首轮4-1大胜泰国,展现青训体系优势。该国U17联赛采用升降级制度,球员14岁起参加职业梯队选拔,16岁进入预备队轮换。反观中国队,多数球员仍在校园足球体系中,联赛赛程密集但对抗强度不足。魏祥鑫等潜力新星在俱乐部鲜获出场机会,国家队集训期间仍需从基础传接球练起。
主教练上村健一赛前强调"学习对手",但实战中球员频频出现越位失误。第67分钟李昊阳在禁区前沿犹豫不决,被对方断球形成反击。这种临场决策能力缺失,暴露出青训理念与实战脱节。日本籍教练团队带来的压迫式打法,在体能分配上也存在问题,下半场后半段全员跑动距离落后对手12%。
这批球员赛前被冠以"超白金一代",个别媒体甚至将其与2002年世界杯国足相提并论。但现实是,沙特队替补席坐着参加过欧洲U17联赛的球员,乌兹别克斯坦门将15岁便入选成年国家队。中国U17球员中,仅有3人参加过亚冠预备队联赛。
青训投入数据更具讽刺意味。2024年中国足协青训中心预算较2019年增长170%,但U17联赛场均观众不足300人。俱乐部梯队解散潮仍在持续,某中超俱乐部因欠薪问题,将U17队员转至业余球队。这种结构性矛盾,远非更换外教或调整战术能解决。
当沙特球迷在看台上打出"未来属于亚洲"的标语时,中国球迷在讨论"是否该放弃U系列赛事"。这种集体焦虑折射出深层次问题:我们是否在青训投入与产出间存在认知偏差?看不到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