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5公众开放日来了,也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新园区开放的第三年,超过1500位公众深度参与这场科普嘉年华,创新历史新高。
科学家现场作报告
本次活动设置2场科普报告,2大科技展馆,3大科技主题展,4大科研团队实验室,16个科普小实验。
两场科普报告分别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邹超的《中子的“硼”友: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中的硼药研发》,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周晔的《解码未来:类脑智能技术革命》。
邹超介绍,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精准抗癌技术,被誉为“细胞级放疗”。其原理是通过含硼药物(硼药)将硼-10同位素靶向输送至肿瘤细胞内,再以超热中子束照射,触发硼原子核裂变,释放高能粒子精准摧毁癌细胞,同时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现场互动热烈,不少参与者积极举手提问,关注硼药研究,国内自研设备的进展等等。
邹超介绍,硼药是BNCT的核心,新一代硼药研发聚焦纳米颗粒、抗体偶联等载体,以突破靶向效率和血脑屏障穿透等难题。日本已批准BNCT用于头颈癌和脑胶质瘤,中国多机构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科学街秒变“魔法实验室”
开放日当天,园区科学街摇身变成露天实验室,十多个酷炫互动实验邀请公众互动体验。
由非晶智芯团队研发设计、曾亮相第十五届珠海国际航展的电动全地形车现场“炸出街”,在超导迈斯纳-反重力秘境展区,现场上演经典的超导磁悬浮,小朋友们看到不眨眼;气压全开研究所,孩子们通过拔河感受大气压强的威力……与此同时,三棱镜科普志愿服务队将再度上演“科学+魔法”的实验秀,与公众同享“奇迹时刻”。
本次开放的团队实验室,既有偏重战略性基础研究的前沿团队,又有专攻产业应用的样板工厂团队,还有专门服务于材料研究的公共技术平台。大尺寸高温超导镀膜设备、智能非晶丝材料制备系统、大尺寸单晶材料工业化制备装备等多台团队自主研发、搭建的国产高端装备仪器,公众现场一睹真容。
如材料制备与表征平台的超高真空实验室也在这次开放之列,这里有可以观察到10-10米(也就是0.1nm=1埃)大小原子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科学的种子要从小播撒。孩子们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他们的理解能力也非常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表示,期待大家放慢脚步,用眼睛去观察细节,用双手去触摸现象,用大脑去思考原理。真理的诞生,往往就是问号到惊叹号的旅程,“未来的大科学家也有可能在这些孩子们中出现”。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