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王欣、通讯员余健兵、何瑶)5月21日,在孝感市安陆市木梓镇10千伏江河线验收现场,一架配有毫米级定位模块的无人机从江河线1号杆快速向电力线路和杆塔飞去,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逐基采集杆塔、设备数据,并自动回传至后台系统,通过AI分析生成该条线路验收报告。2小时后,这条6.3千米长的线路完成验收。
配电线路是连接电力供应端与用户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如何确保其可靠运行?国网孝感供电公司运用AI技术取代传统的人工验收,确保线路经过全面“体检”后再投入运行,这也是湖北首次运用AI技术验收配电架空线路。
“搭载有高精度GPS测量模块的无人机沿着新建架空线路自主飞行,能通过多种视角清晰拍摄新建线路上的金具、耐张线夹、绝缘子串等部位的图像,还能精准测量线路走廊、对地高度等安全标准数据。”国网孝感供电公司配电部副主任陈瑜介绍,后台系统依据采集到的图片,通过AI技术逐张分析、结合数据等信息生成一份验收报告,直观显示新建线路和设备施工工艺是否达标,相比传统人工验收,效率和准确性分别提升了50%和20%,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