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回家”这一天还有特殊意义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6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等待点火起飞的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动画模拟画面)。画面中,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展开。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后续开展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一环,嫦娥六号探月之旅历经53天,往返超过76万公里。

5月3日,嫦娥六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过轨道修正、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此后,探测器经历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的分离,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于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并开展采样工作。6月4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并受控落月。此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13天环月等待,此后在完成2次月地转移入射、1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6月25日与轨道器分离并携带月背样品重返地球。

此次“回家”,虽是在全面继承了嫦娥五号返回器经验的基础上,可谓“轻车熟路”,但背后也需要精密的科学设计。

据航天科技集团相关科研人员介绍,嫦娥六号依旧采用了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类似于在太空中“打水漂”——返回器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再向大气层“借东风”,用它提供的升力跃出大气层,然后再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这样可以借助地球大气层这个天然屏障,通过空气摩擦产生的阻力达到减速目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但是,与在池塘边玩耍的“打水漂”不同,嫦娥六号返回器的“太空冲浪”全程可控。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像是“眼睛”和“大脑”,会根据当前的位置和速度信息,结合落点位置进行制导处理,自动规划出一条从返回器当前位置到打开降落伞地点的最佳飞行路径,然后通过向安装在返回器外的发动机发送控制指令,调整返回器姿态,使返回器沿着规划出的轨迹飞行,最终使返回器“条条大路通落点”。

6月25日也恰逢“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先生的百年诞辰。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用这样的“礼物”致敬先辈。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从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嫦娥三号落月巡视,到嫦娥五号月面取样返回……以“嫦娥”之名,中国探月工程在月球这颗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足迹。而“嫦娥奔月”的故事未完待续。“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探月工程已在规划之中,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嫦娥”兄妹奔赴月球,探索宇宙奥秘。


者:王硕
文字编辑:吕婉莹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