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0度将在南方出现,今年夏天特别早?权威提醒:警惕旱涝转折

你是否感觉到了今年的春天格外短暂?你是否还没来得及欣赏到满园的花开,就已经被烈日晒得汗流浃背?你是否还在期待着清凉的春雨,却只能看到干燥的土壤和枯萎的植物?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正身处我国西南、华南地区的某个角落,因为这里的高温天气即将开始发展起来,而且可能比往年更早、更猛烈。

根据超级计算机的最新预测,3月底至4月初,受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中南半岛干热气团向北蔓延的影响,我国西南、华南地区的高温即将开始发展起来,海南大部、广西西部、云南的干热河谷都可能出现更多更凶猛的高温。

比如海南海口,官方预报中显示,海口在这两天的雷雨天气过后,气温预报显示4月1日至4月5日将出现连续高温,期间最高可达36度。

而像是广西南宁和福建福州都可能在4月出现今年的首个高温。福州如果高温达成,将打破当地最早高温日纪录(2011年4月27日)和4月上旬最高气温纪录(34.7度,2015年4月2日)。不过,这一预报中看,在福州高温后便是明显降温和降雨,显示出4月的冷空气可能带来更大范围的“倒春寒”。

而像是广西河谷中的百色,官方预报中更是在4月2日至4月3日连续报出40度的酷热高温天气。

超级计算机的6小时最高气温模拟指出,百色附近4月2日最高气温更可达42度,如果百色冲上40度,将打破当地最早40度纪录。这样的高温天气,让人不禁感叹,今年的夏天是不是来得太早了?

其实,这种高温天气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一定的气候背景和天气机制的。从气候背景来看,2024年是一个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年,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它会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和气候格局,一般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干旱加剧。从天气机制来看,高温天气的形成主要与副热带高压和干热气团有关。

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夏季影响我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在冬季虽然副热带高压减弱,但近期副热带高压强盛程度非比寻常,反常的推进到我国华南沿海附近,从而导致暖湿气流异常强势的进入我国。

干热气团是指在干旱地区形成的气团,它的特点是干燥、热量充足、稳定性强,能够抑制对流云的发展,造成晴朗无云的天气。干热气团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和非洲北部等地,当它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向北移动时,就会影响我国西南、华南等地区,造成高温干旱的天气。

综上所述,副热带高压和干热气团是造成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而厄尔尼诺事件则是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气候背景。这种高温天气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夏天的到来。

梅雨季节是指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和东西变动,导致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形成持续的阴雨天气的一段时期,一般从5月开始,到7月上旬结束,持续时间约2个月左右。梅雨季节的到来,对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有着明显的降温和增湿的作用,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洪涝灾害、交通阻塞、农业损失、人体不适等。

3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召开防汛会商,分析研判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旱涝趋势预测,
据预测,2024年汛期(4月-10月),长江流域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流域降水量正常偏多,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涝重于旱,其中,长江上游基本正常,长江中下游偏多。主汛期(6月-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其中,长江上游正常偏多、长江中下游偏多,中游干流附近偏多可能达2成以上。

从这一预报上看,2024年的汛期我国长江流域降水量总体将偏多,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强降水过程,引发洪涝灾害。这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有关,因为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偏多,而且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容易出现集中性强降水。

因此,南方不仅要警惕春季高温热浪,也要警惕旱涝转折的可能性,旱涝转折是指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季节内,由于降水的突变,导致干旱和洪涝灾害交替出现的现象,它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损失。旱涝转折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气候变化会导致全球的水循环和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增加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而人类活动会导致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影响水文过程和水资源的分配,加剧旱涝灾害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