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猛犸象?中国科学家开展古生物培养研究,实验为何在空间站?

近些年,随着科学家对古生物的研究,不少人调侃这是要准备复活猛犸象了吗?实际上,不仅西方在研究古生物,我国科学家也在对古生物进行研究。

据了解,1月17日,中国发射长征七号火箭从文昌发射中心发射,将空间站货运飞船天舟七号运抵议天宫空间站,成功实现与核心舱的对接,

据悉,此次天舟七号携带的货物,其包裹数量达到250个,总质量达到5600公斤,其中有一部分是为空间站宇航员携带的新鲜水果和食物等等,其中另外一项是地球上古细菌

据专家介绍,古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领域,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古细菌样本已被送往中国空间站,以测试早期地球生命形式是否可以在宇宙环境中产生甲烷。那么,地球上的古生物研究,为何会选择到天宫空间站?

古生物研究到底有多复杂?

古生物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它涉及到对过去生物的研究和重建。这项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在地质学、生物学、化石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和技能。古生物研究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生物研究需要对地质学有深入的了解。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化石的年代和地质时期,这对于确定生物的演化历史和环境背景至关重要。

地质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对岩石和地质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对于古生物研究人员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第二,古生物研究需要对化石学有深入的了解。化石是研究古生物的主要材料,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对化石的鉴定、分类和解剖,来重建古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化石学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学科,需要对化石的形态、结构和保存状态有深入的了解,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三,古生物研究需要对生物学有深入的了解。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对现代生物的研究和比较,来推断古生物的演化历史和生态环境。

生物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涉及到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和遗传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对生物学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古生物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古生物研究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对地质学、化石学和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我国为何将古细菌研究,安排在天宫空间站?

厌氧古细菌是一种在实验中研究的微生物,其消耗氢气二氧化碳,然后产生甲烷作为废物。事实上,古细菌是地球大气甲烷的主要贡献者。

由于这一发现的重要性,科学家们决定将这些古细菌送上天宫进行科学测试,以评估它们在火星模拟大气环境以及宇宙辐射等极端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这些实验的目的在于为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这一基本问题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刘朱教授称:“我们选择了这些厌氧古细菌,并将它们送到了中国空间站的平台上。通过利用空间站暴露的宇宙辐射条件,以及微重力环境和温度等其他极端因素,我们的目标是验证地球上的这种早期生命形式是否可以在这种条件下生存。”

关于火星上甲烷的存在,科学界一直存在着热烈的讨论。因为甲烷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生物特征。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以及其他轨道飞行器都探测到了火星大气层中的甲烷,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数据是地质过程的结果还是生物过程的结果。

据中国科学家表示,如果这些产甲烷细菌能够在模拟环境中生存,并在产生甲烷的同时表现出强劲的生长,这将证实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形式确实可以在外星条件下生存甚至茁壮成长。

这一结果将为我们提供一个深刻的启示:如果在火星上发现的甲烷可能起源于生命,那么它表明火星生命与地球上的生命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起源。

然而,这并不是古细菌第一次暴露在太空条件下,因为早些时候这样的实验已经被送往国际空间站

总结

这些实验对于探索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以及生命起源等重要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厌氧古细菌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能力进行研究,科学家们有望获得关于外星生命的宝贵见解,这将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提供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