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体的奥秘:节食是否有生命危险?美国的实验告诉你


你是否想过,一个人需要多少食物才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状态。有人44天只喝水不吃饭活了下来,有人困在零下30℃的雪地里,靠吃雪也活了两个月,今天队长就说说说关于饥饿那些事。

人类不进食可以活多久?

说起人类能不能不吃饭,有不少实验案例,比较有名的恐怕是魔术师大卫·布莱恩泰晤士河畔的半空中,住在透明的玻璃罩子只喝水不吃饭,度过了44天,一时间创造了“饥饿世界记录”,只不过布莱恩在后来的采访中,大方承认,自己使用了替身,在这44天中,安排“托”故意扔鸡蛋,在清洗玻璃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来了个“狸猫换太子”。

反正在这44天里,大卫基本都在睡觉,确实很难分辨,毕竟大卫·布兰恩首先是个魔术师,用个“托”,使个障眼法,无可厚非。我们普遍理论是,不吃饭的人类一般也就能坚持一周时间。

其实关于人能不能承受住饥饿,早就有科学结论了,24小时不吃食物,身体肝脏储存的糖原就会被慢慢消耗殆尽。48小时不吃,肌肉中的氨基酸就会分解转化成糖,脂肪形成甘油,转化成糖作为能力来源。三天不吃,开始分解脂肪了,脂肪氧化产生酮体,身体改变供能模式,连大脑都变成酮体供能。六天不吃,脂肪都快耗竭了,小伙伴们,这个时候真的可以“饿瘦”。

但是重要器官的蛋白质就开始分解,说不定会造成永久的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力有可能下降,生病的风险会升高。如果再继续饿下去,身体只能把极其有限的营养素用来维持器官功能,减少神经递质合成,这个时候人的精神状态差不多要开始“崩塌”了,至于身体,简单形容就是“极度饥饿下,身体一点点肢解自己”。

好奇的人类总是想探索人体饥饿极限,难道是想以此解决全球潜在的“粮食危机”?二战后全球大部分国家一片狼藉,为了研究老百姓怎么度过饥饿危机,美国带头搞了一个实验——明尼苏达饥饿实验。

人类维持生命最低食量要求?

凯斯博士招募来36名身体健壮的男士来参与实验,连“生死协议”都签好了,他们将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个月正常饮食,经过三个月统一的饮食运动安排,确保每个人的饮食标准维持在一个标准水平。大都“养肥了再宰”的意思。

第二个阶段:六个月的饥饿试验期,先是模拟战后欧洲平民的饮食标准,基本没有肉蛋奶,同时还要保持正常的运动量和学习要求,三个月后所有人都对甜食表现出狂热的兴趣,还有三人承受不住退出试验。四个月的时候饮食再次减少,不光一天只有一顿饭,饮食干脆参考集中营水平,实验人员的体重平均下降25%,用瘦骨嶙峋来形容不为过。五个月时按照集中营餐饮食标准,除了可以保证食物的新鲜程度,已经毫无营养可言。

这个时候继续参与实验的人数只有15人了。奇怪的地方是:他们的身体指标都是符合标准的,也就是说,他们虽然瘦,但是还算健康!最后一个月有时候连续几天只喝水,没有食物。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为期三个月的恢复食物期,可是最后参与实验的11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出现了问题,严重抑郁症和强烈的幻觉,而恢复正常饮食之后,他们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痴迷高热量食物,有的需要不断的抽烟、嚼口香糖才能压抑住想要进食的欲望,而且恢复的体重中,脂肪占比达到原来的140%。

历时一年的明尼苏达饥饿实验告诉我们,人可能不会“饿死”,但有可能会“饿疯”。

饥饿会给人体带来什么?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人类一样会遭遇饥饿的情况。例如,你主动要节食,那么关于饥饿感到底是怎么来的?2000年左右,人们发现了一种对饥饿感形成起决定性因素的激素——“胃饥饿素”,当血糖下降,激素就传递到下丘脑,说白了,你觉得饿,是大脑让你觉得饿,胃的饱腹程度只起辅助作用。只不过大脑有时候也很顽皮,不一定必须在你缺乏能量的时候发出饥饿信号,俗称“馋”。长期饥饿后,破坏了相对和谐的“胃饥饿素”,心理性饥饿会在头脑中完胜生理性饥饿,这就是为何饥饿实验之后的人或者节食之后,都容易出现报复性“暴饮暴食”的原因。

2011年,瑞典44岁男子在开车时遭遇雪崩,整个车都被雪掩埋,靠着吃雪挺过了2个月,最终获救。虽然获救时奄奄一息,难以行走,可在零下30度的户外,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顽强活下来了,专家都有点懵圈,只能解释,可能他天赋异禀,进入假性“人类冬眠”,加上雪堆里的车产生了“爱斯基摩雪屋效应”,机缘巧合之下活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一般人节食也不会奔着死亡去的,就比如你的好闺蜜好兄弟。毕竟对于吃货来说,还有很多美食还没尝过呢。好了,今天就到这,队员们来个强烈点赞推荐,生活很美好,感谢有你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