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2021年01月14日16:12:03 科学 1407

地球真的飘在太空中?

如果从太空上看地球,地球好像是飘在太空中一样。曾经有很多探测器在太空中拍摄过地球的样子,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1972年12月7号,美国阿波罗17号在前往月球途中,回头朝着地球拍摄了一张名为“蓝色弹珠”的照片。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1968年,阿波罗8号在绕月轨道上朝着地球拍下了一张名为“地出”的照片。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2017年10月2日,探测器OSIRIS-REX在距离地球500万公里的位置,朝着地球和月球拍下了一张全家福。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1990年2月14号,旅行者1号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外朝着地球的方向拍摄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被命名为:暗淡蓝点,只有0.12个像素点那么大。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如果仔细看这四张照片,无一例外,地球都是飘在太空当中的。要知道对于地球上的人而言,我们始终能够感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和我们自身的体重有关。这个“力”牢牢地把我们按在地面上。一个普通人的体重一般都在100公斤以下,能超过100公斤的人可以说是很胖了。而如今全球人口达到了70亿,如果每个人都按照100公斤来算,那全球人口满打满算也7000亿千克,这算下来就是7000亿吨。但是,地球的重量足足达到了60万亿亿吨,比全人类总重量还要高10多个数量级,那为什么地球可以飘在太空中,不会向下坠?

地球为什么会飘在太空中?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牛顿说起。牛顿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成就是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其中,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遵循的法则实际上和地球上是一样的,统一了太空和地球上的动力学规律。而力学三大定律则是物理力学这部分的基础。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通过牛顿的理论,如果物体不受力,或者合力为零的时候,应该是呈现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在地球上,人会受到地球的引力,所以当人跳起来时,会受到地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转向心力的共同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人类始终会感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地球上的物体的受力情况也是如此。人们看到万物会向着地球表面下坠,在常识中就形成了万物都会“向下坠”的谬误。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我们再来看看地球的情况,并没有任何的力拽着地球向下坠。地球受到的是太阳的引力,如果要细扣一些细节,那么地球还会受到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引力,但这些引力与太阳引力相比就不算什么。地球由于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所以地球是绕着太阳做椭圆轨道的运动,太阳在椭圆上的一个焦点。所以,通过牛顿的理论,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并不会下坠,因为它不受一个向下的力,同时它受到的力是指向太阳的。如果非要对地球规定一个“向下”方向,那这个方向应该是朝向太阳的,如果地球的速度降到0,地球就会“下坠”到太阳里。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类似的现象在地球上也有,地球上的物体如果速度达到7.9km/s,就可以绕着地球转,这就好像地球绕着太阳转是一回事,卫星和探测器的原理就是如此。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爱因斯坦眼中的引力

牛顿的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被我们称为经典物理学。而物理学到了近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关于引力的主流看法是来自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我们也可以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理解一下:为什么地球看起来是飘在太空中的?

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当中,统一了时间和空间,他认为时间和空间应该被并成为时空,而人类就生活在一个四维时空当中。在广义相对论当中,爱因斯坦对这个狭义相对论又做了进一步的推广,他认为引力并不存在,引力现象的本质是时空的弯曲。

月球绕着地球转,是因为地球压弯了周围的时空,地球是沿着时空的“测地线”在运动。这里的“测地线”指的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同样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实际上是因为太阳压弯了周围的时空,地球沿着测地线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某种程度上是在走四维时空中的“直线”,它是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阐述:地球并不受力,只是在匀速直线运动而已。从我们的视角中,它的轨迹是椭圆而已。所以,从相对论的角度,空间的弯曲并没有使得地球向下运动的趋势,同时也没有任何的力促使地球向下运动,地球也就不会下坠。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为什么还会飘在太空中,而没有向下坠落?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 天天要闻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著名医学家顾玉东逝世,享年87岁

5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著名医学家、教育家顾玉东院士逝世,享年87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手外科、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卫生...
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巨子生物回应 - 天天要闻

重组胶原测不到胶原?巨子生物回应

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 5月24日晚,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复美在官方微博发布《告消费者书:关于近期网传“巨子生物可复美产品检测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成分”的严正声明》(下面简称声明)。声明称,针对所谓“巨子生物涉嫌严重造假”“重组胶原测不到”等不实指控,公司予以严正驳斥并坚决否认。公司所有产品研发生产全程严格...
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逝世 - 天天要闻

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逝世

今天16时许,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沉痛悼念顾玉东院士。顾玉东因病抢救无效,于2025年5月24日18时不幸逝世,享年87岁。华山医院官网显示,顾玉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1961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能给我100条鲥鱼,它们就不会灭绝”,探访“长江四鲜”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 天天要闻

“能给我100条鲥鱼,它们就不会灭绝”,探访“长江四鲜”能否一起重出江湖

在淀山湖畔的金泽镇莲洋路上,有一片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青浦科研基地。走进这里的全城最大水产养殖单体设施,在占地1万平方米的超级大棚内,8米直径的大水池一个接一个,犹如巨莲出水。从池中游弋的长江𫚔鱼、长江河豚等,到在外“特殊照顾”的长江刀鱼,上海水产人正为传统意义上的“长江四鲜”保种保育、繁种扩种。然而,“...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 天天要闻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原创 杨怡 杨博士说心理 北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不仅仅可以让你深刻的了解自己,分析社会现象,甚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应对事情的方法。今天,我介绍给你10个人类无法抗拒的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值得你收藏,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