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2020年07月12日21:30:18 科学 1271

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 天天要闻

在地球上,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其实还有太阳,它是万物之源

在宇宙中运行的星系有很多,我们所处在的太阳系之内也有很多的天体,但是作为目前人类能够探测到的,唯一一个有着高级生命存在的地球,最离不开的就是太阳。

经过近年来科学家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研究,对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的太阳成为了科学家眼中排名第一的研究对象。

我们知道的是,太阳已经“燃烧”了将近50亿年的时间,那么它的能量还剩下多少呢?为何这么久都没有熄灭呢?

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 天天要闻

太阳燃烧的能量从何而来?

在物理学上,我们都学过能量守恒定律,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能量存在的,没有凭空消失的,也无法凭空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或者是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而保证能量的总量不变。

所以从这个观点上来说,太阳燃烧的能量也不能被当作是一台永动机,也是应该由某些东西产生,从而转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光能、热能等等。

然而就我们目前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来说,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在星系中不停地燃烧着自己,而散发出整个星系所需要的光和热,同样透过大气层,抵达到地球上,为人类提供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光能和热能。

但太阳明显不是一个火球,它存在于星系中并没有可以提供燃烧的材料,所以也是不存在太阳“燃烧”了这么久,总有一天会燃烧殆尽的担心的。

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 天天要闻

那么太阳的能量具体是从何而来呢?这个问题困扰了人类很多年,直到近百年来科技快速发展,对于宇宙天体的认知逐渐系统化,科学家们这才将太阳能量的知识系统化。

现在我们了解到,太阳的“燃烧”其实是氢核聚变产生的,简单来说,太阳上的气体主要是氢气,而两个氢原子合并成一个氦原子,这个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原子之间相互排斥所产生的的巨大的能量。

核聚变的巨大能量

核聚变又称为热核反应,是一些小而轻质量的原子,例如氘和氚,在超高温和高压等的特殊条件下,能够让原子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单独的两个原子核相互吸引碰撞到一起时,就会发生原子核相互聚合作用,生成新的原子核。

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 天天要闻

在这种化学反应过程中,热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并且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核外电子和中子共同组成的,原子核可以相互作用,被分离开的核外电子和中子也会因为原子核的相互反应而被释放,这样就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

不过核聚变有太多的不可控性,例如说氢弹的爆炸。

科学家也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更多能够可控的核聚变,这样一来,这个重大的发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未来能源的来源,还为人们对太阳能量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路。

经过探测发现,太阳的能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聚变,太阳内部的核心温度很高,甚至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度,而且有着两千五百亿个大气压,在这样的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氢原子便可以发生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

而在太阳发生核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就是让太阳能够发光发热的主要能量来源。而这个能量是巨大的。

经过研究后发现,一克的氢发生核聚变反应的时候,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5吨汽油释放的能量

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 天天要闻

这样看来,核聚变的能量的确是巨大的。而且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亿千米,在地球外层的大气层表面测量的太阳能量为一千三百多瓦每平方米,但是这些能量也只占到了太阳总释放能量的22亿分之一。

从这个数据来看,可以想象得到,太阳发射出来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太阳不是在燃烧,所以不会熄灭

我们所说的太阳能,表面上的意义指的是光能、热能和化学能等,但其实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不仅仅于此。

从广义上来说,太阳能还包括因为太阳而引起的地球上一系列的反应,例如风能、水能、潮汐能等等。

所以说,太阳是地球生物的能源之母,一点也不为过。那么现代人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文明度比较高的阶段,总有人开始担心未来的生活问题。

比如现在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污染、地球变暖等等,这些时刻影响到人类生存的问题,而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有关太阳能的问题。

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 天天要闻

我们都知道,太阳是生命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个能量来源,从古代神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

例如说后羿射日,是因为太阳太多而使地表温度太高,高温环境下人类无法生存。还有夸父逐日,就是因为如果没有了太阳,人类一样无法生存。这是从古至今人类都明白的一个问题。

科学家表示:太阳燃烧了五十亿年仍然没有消耗殆尽的原因,是太阳根本没在燃烧,而是因为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也不存在太阳会“熄灭”的说法。

在验证了这一说法后,人类开始对太阳还能再“燃烧”多久的问题又开始了研究和思考。

太阳“燃烧”了50亿年?科学家:不会熄灭,其实太阳从未燃烧过 - 天天要闻

太阳在宇宙中已经存在了五十亿年之久,释放的能量也是巨大的,那么在这五十亿年中,对于太阳到底消耗了多少能量的问题,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计算后,给出了较为有说服力的结论。

太阳的能量大约是由核心部分产生的,而在这里,太阳每秒钟因为核聚变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经过五十亿年之久,也不过消耗了太阳质量的百分之零点几而已。

我们知道,太阳其实是一颗黄矮星,而一颗黄矮星的寿命大概在100亿年左右,也就是说,太阳以黄矮星的形态至少还能够再存在五十亿年以上,才会逐渐向下一个形态红巨星或者白矮星转变。

所以现在人们对太阳能源会不会消耗完而造成的后果,完全不用担心!

何况,我们现在的科学家还有着很发达的技术,人造太阳也有了新一步的进展,相对于“听天由命”,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