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2025年06月07日06:23:05 科学 1196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从3万米高空

以卫星的视角俯瞰长三角

上海市区往西

一点亮光相当方正

像一颗钻石散落在星河间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2025年3月的微光遥感卫星影像图上,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的矩形亮光。图片来自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SDG中心)

这里是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

去年10月

第一批研发人员开始入驻

原本夜里黑漆漆的土地也由此被点亮

美国一位专栏作家忍不住称赞

这是“真正的明日世界”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2024年12月2日晚,华为练秋湖夜景璀璨夺目。

视线再往更远方游移

便到了沪苏浙交界处

城市生长往往向“心”发力

“边缘”总成为“三不管”地带

这几年,神奇的事情慢慢发生了

灯光从各自区域向彼此靠近

逐渐连成一片

熠熠生辉

夜间灯光的亮度

关乎区域发展的温度

长三角亮了

说明发展能级高了

长三角跃动的光斑中

藏着中国的奋斗密码

光点:先进制造集群

上海洋山港

旭日东升

开往美国的货轮排队出关

一舱难求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义乌“最牛老板娘”聂自勤喊话

“不可能为美国不合理关税买单”

温州“网红总经理”张文杰回击

“宁愿增加库存,也不半价出手”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在参加外语晨练课。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长三角制造”的实力给他们底气

效率更高,风险更低,产出更稳定

这里是资源流向的最终目的地

也是全球消费者选择长三角的理由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安徽合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2024年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造一辆新能源汽车

4小时车程内找到所有配套零部件

长三角产能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

搭一台工业机器人

“链”上企业都出自长三角

8个全国产型号,下线超5000台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工作人员在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位于嘉定的智能工厂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龚兵 摄

产一架C919大飞机

也是沪苏浙皖齐心协力

以上海为圆心

半径向外延伸400公里

便能覆盖超过三分之一的装机配套供应商

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

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2024年8月28日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拍摄的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仪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光源:科技创新实力

上海到合肥

跨越500公里

众多“追光者”无数次往返

上海光源到合肥光源

“两束光”跨越地理空间,交织汇融

照见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加速打造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航拍镜头下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外景。本报记者 赖鑫琳 摄

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

大科学装置集聚28个

大型科学仪器超4.9万台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聚焦从“1”到“10”的成果转化

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计划

累计立项支持项目87项

企业“出题”、政府“选题”、联合“答题”

跨区域协同路径已然成型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上海普陀是沪宁高速起点。

聚焦从“10”到“100”的科产融合

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

携手牵线“当红娘”

推动科创产创跨区域协同

人才、资本、技术、数据

像鸟儿飞过行政藩篱

各类创新要素无拘无束

自由流动,自在沟通

高效聚合,攥指成拳

一起塑造长三角科技创新高地

光束:跨域破壁机制

沪苏浙交界处

一个个四四方方的院子

“缝合”了原本割裂的地块

以往“三不管地带”摇身一变

成为要素集聚的“长三角原点”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重大项目方厅水院竣工。

低垂的果实已所剩无几

制度创新正走向更深更实处

在一批跨区域合作平台之上

长三角敢闯敢试

重写体制机制的谱系

向改革要红利

一间办公室里

来自不同省市的17位干部一起

经常面对面争得面红耳赤

不过“吵”后总有共识

这里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第一个跨行政区划的联合办公机构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干部在此联合办公。

一条科创带上

产业基金共创

优质项目共投

高端人才共引

这里是G60科创走廊

上海松江牵头,九城都在发力

从地方实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

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 天天要闻

2025年4月10日,作为G60科创走廊的起点建筑,G60科创云廊二期建设顺利,目前已具雏形。

一个城市群内

主要领导定期交流

专门协调机构逐渐设立

行动计划接续编制

重点合作事项清单不断清零

这里是长三角城市群

彼此各自精彩,各不相同

却又越来越像“一座城”

产业能级高了

创新活力强了

合作机制稳了

再从3万米高空回望

长三角更亮了

也更靓了!

原标题:《今天的长三角,怎么这么亮!》

栏目主编: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巩持平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 天天要闻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当AI从工具到与人类齐平,再到超越人类,我们该如何自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向在座的听众们抛出这一问题。这是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礼堂举办的“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关系——从初始到对未来的期许”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现场,陈虔为西红门镇政府近百位公务员带来一场融合AI技术解析与...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 天天要闻

刚刚!武大宣布:成立新学院!

7月2日武汉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在该校举行学院将从小米、宇树、乐聚、优必选等机器人、智能制造头部企业聘请10名产业教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武大机器人学院执行院长肖晓晖教授在会上介绍,新成立的机器人学院2025年将招收90名本科新生,将依托武大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 天天要闻

字节、快手、腾讯同时加入专利池

作者:黄莺2025年7月1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专利池管理机构Access Advance LLC宣布视频分发专利(Video Distribution Patent,VDP)专利池的首个进展——首批被许可方和许可方名单,其中字节跳动、快手和腾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 天天要闻

论证70余年,黄河上的“超级工程”要来了?

什么项目值得争论7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前后历经七十余年,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前期工作迎来最新进展—— 宁夏中卫市自然资源局近日发布《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证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布了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拟选址位置、拟用地面积等信息。 黄河流域治理长期...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 天天要闻

第41次南极考察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听4位科考队员讲

原标题: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破冰逐浪,向新的未知进发(弘扬科学家精神)一次卸货任务中,承担人员转运任务的“雪鹰301”直升机正在降落“雪龙2”号艉甲板。科考队员在海拔4000米的冰原上拔出手摇钻。科考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 天天要闻

月球盖房子有望就地取材

‍‍‍‌‍‍‌在月球盖房子,要从地球上运建材吗?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吗?“不用!”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地球深空探测实验室时,记者从科研人员口中听到了令人振奋的消息。月壤3D打印系统设备。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 天天要闻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

新华社合肥7月1日电 题:“上新”!合肥绘制“未来产业图谱”新华社记者郭晨、班娟娟、姚远在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条孕育了数十家量子科技企业的“量子大街”。过去的10多年里,方圆几公里内,一个拥有中电信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代表性企业的量子产业集群在此崛起,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量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