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法】皮埃里克·格拉维乌 、埃里克·奥塞纳、塞尔日·布洛克
译者:戴童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图灵新知
在科普书的世界里,能将科学性、文学性与艺术性近乎完美融合的作品并不多见,而《地球之歌:手绘46亿年的奇迹》做到了。这要归功于它那不凡的作者阵容:地质学家皮埃里克·格拉维乌、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奥塞纳,以及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得主塞尔日·布洛克 。这样的组合,注定让这本书成为一部独特的佳作。
每一个专题仅有两三页的篇幅,却用严谨而形象的文字描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看起来很轻松。从宇宙大爆炸的混沌初开到最后人类文明的曙光乍现,作者用“恐怖开篇”“一桩喜事”“地狱之门”等充满文学张力的章节标题,将地质演化史编织成跌宕起伏的叙事——比如描述地球早期熔岩海洋时,用“2000℃的黏稠发光物质”与“地狱之景”的比喻,瞬间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而在描述地球早期的剧烈变化时,书中用了“地球最初的熔岩海,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实在不建议大家去那里游泳”,这样的表达,幽默又形象。
作为副标题特意标明的“手绘”,塞尔日·布洛克的插画无疑为本书呈现了文字之外的视觉盛宴。他用极简的线条与明快的色块,将46亿年的地球史诗一一呈现:岩浆喷涌的炽烈红色、冰川时代的冷冽蓝色、矿物的晶体结构、大地震怒之下人的脆弱.....
书籍的最后是地质年代表从冥古到现在新生,每一步都充满了奇迹...
很多有趣的描述和我们忽略的知识点让地质学这门有点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起来,
比如:“原来地球在最初的时候如陀螺般旋转,白天与黑夜交替的速度是今天的4倍…“.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是慢下来了的呢;
还有, “又一片独特的海洋诞生了,它很快展现出一种美丽的绿色,这种颜色源自溶解在水中的铁。钢铁侠八成会喜欢这种混浊、吓人的铁质水吧…可是,这种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
亦或是,“这件大事就是生命的降临,大约在38亿年前。这是一个谜。实验室无法复制。巴斯德或许不高兴。” ......
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科普书的终极理想:它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邀请读者成为地球故事的共谋者,一同去来一场时空旅行,纪录下地球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