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2025年04月01日14:14:06 科学 1022

在人类的生活中,玻璃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材料。它的身影无处不在,从我们居住的房屋窗户,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器皿,都能看到玻璃的存在。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独特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早在五千多年前,简单的玻璃珠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创造出了真正的玻璃器皿,从此玻璃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玻璃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玻璃的独特特性源于其分子结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₂),在其分子结构中,二氧化硅分子保持着类似液态时的自由状态,形成了独特的非晶态网络结构

硅氧四面体通过共享氧原子连接,构成了没有重复规律的三维网络。这种结构使得玻璃具有一些看似矛盾的性质。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理想条件下,纯二氧化硅玻璃的抗压强度非常高,可达1000兆帕,相当于每厘米能承受10吨的压力,这主要得益于硅氧键的强大结合力。每个硅原子与四个氧原子形成的共价键,键能达到452kJ/mol,是碳碳单键强度的1.5倍。

即使经过千年的风化,古玻璃样本的硅氧网络完整性仍能保持在85%以上。此外,玻璃没有明确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它会逐渐软化而非直接熔化,这使得玻璃在面对极端温度变化时表现出独特的韧性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然而,玻璃在自然界中的降解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潮湿的环境中,以亚马逊雨林为例,雨水中的碳酸(pH≈5.6)会与钠钙玻璃发生置换反应,导致玻璃表面发生微量变化,但这个反应每年仅能使玻璃表面削减约3微米。

而对于中世纪教堂的钾钙玻璃(含K₂O),其分解速度更是缓慢,每年仅为0.5微米这种缓慢的分解过程,就如同用橡皮擦擦拭花岗岩,表面看似在变化,但实则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自然界的物理风化作用下,玻璃的分解也有其特点美国犹他州的强风区,石英砂粒以每秒30米的速度撞击玻璃表面

这种物理摩擦能够在百年内磨平酒瓶上的文字。但需要注意的是,被磨损掉的玻璃只是改变了存在形式,从大块的玻璃变成了微小的颗粒,并非真正的降解。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除了上述因素,生物因素也对玻璃的分解产生一定影响。在波罗的海的某些区域,藤壶进化出了独特的吸附器官,它们分泌的酸性黏液能够在玻璃表面形成蜂窝状的蚀坑。

不过,这些海洋生物对玻璃的“破坏”效率并不高。要啃穿一个啤酒瓶底,需要同一群藤壶连续工作150代,大约300年的时间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而且,酒瓶会随着洋流的流动而改变位置,藤壶在幼年期也会随波逐流,难以在同一地点持续数代进行“工作”。由此可见,生物因素对玻璃分解的影响虽然存在,但作用相对较小,只有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才会有所体现。当玻璃制品沉入海底时,情况又有所不同。沉入海底非但不能加速玻璃的分解,反而会减缓其分解速度

在深海环境如马里亚纳海沟底部,静水压力超过1000大气压,低温仅为2 - 4℃,这样的环境使得玻璃的腐蚀速率被压制到每年仅0.01纳米以下。2016年打捞的泰坦尼克号残骸中,船舱的玻璃经过百年浸泡依然完好无损,只是表面形成了一层独特的“水合硅胶层”。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沙漠中,玻璃则面临着昼夜之间高达50℃的温差白天的高温促使钠离子迁移至表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白霜;而夜间的露水则将这些可溶物质带走

这种循环作用使得玻璃表面逐渐失去透明度,但也意外地形成了一层保护性的风化外壳撒哈拉沙漠出土的腓尼基玻璃珠,正是依靠这种“自我修复”机制存世超过3000年。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在当今时代,现代环境对玻璃的寿命产生了显著影响。酸雨的侵蚀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酸雨的酸性成分对中世纪教堂的铅玻璃造成了损害,使其流失速度达到了每年3微米,这一速度是工业革命前的30倍。随着时间的推移,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玻璃表面发生化学反应,逐渐削弱玻璃的结构,导致玻璃的外观和性能发生变化,表面可能变得粗糙,透明度也可能降低。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此外,微塑料污染也给玻璃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污染催生了新型玻璃微生物群落,虽然目前它们对玻璃的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但在未来的数百年内,它们有可能演化出更高效的分解能力,这可能会进一步缩短玻璃的寿命

玻璃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存多久?为什么? - 天天要闻

玻璃的存在和其在自然界中的分解过程,让我们对这种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玻璃的悠久历史,到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特性,再到在自然界中复杂而缓慢的分解过程,每一个方面都展示了玻璃的独特之处。

同时,现代环境对玻璃的影响也提醒我们,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对各种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环境保护,以减少对各种材料和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新视野) - 天天要闻

健康科普,去伪存真才靠谱(新视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消化内镜护理专委会主办、嘉定区中心医院承办的健康咨询活动在嘉定区紫云廊公园举行,普及胃病防治知识。图为医生为市民科普健康知识。马伟勤摄(人民视觉)日前,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表示,有的“网红医生”把医疗科普当做牟利工具,滥用专业权威为自己背...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 天天要闻

戴琼海院士:三大“奇点”或决定人工智能未来突破

7月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确定的趋势是走向通用智能,不确定的三大奇点将带来未来人工智能的变革。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 天天要闻

科学家警告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很快就会爆发,爆发威力更大

近年来,意大利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了多次引人注目的火山喷发。近日,专家警告,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数百座休眠火山可能变得更加活跃,甚至发生喷发。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表示,融化的冰川可能正在悄悄为未来更具爆炸性和更频繁的火山喷发埋下伏笔。“冰川通常会抑制下方火山的喷发量,” 研究...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 天天要闻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利用公共数据库发现牙线使用与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复杂关系,看懂“挖数据”发文的黄金机会!关心健康的你,可能听说过PFAS,一类被称为“永久化学物”的有害物质,因其在环境和人体中极难降解而备受关注。它们存在于不粘锅、防水服、食品包装等众多产品中。那么,我们每天使用的牙线,是否也可能成为PFAS的暴...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 天天要闻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来源: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们进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此时,暑气正浓、高温频发,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烧烤”,咱们黄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继昨天“烧烤”之后, 受“丹娜丝”影响,周四之前我市将有一次风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