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神秘的绝对零度,人类为何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限制?

2025年02月09日15:23:04 科学 1712

在科学的殿堂中,温度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概念。不同于我们日常对冷热的直观感受,温度在物理学中被定义为物质内部粒子运动速度的量度。这些粒子,无论是原子还是分子,它们的热运动与动能紧密相连,而动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温度的高低。

当粒子运动速度加快,温度上升,我们感受到的是热量的增加;反之,当粒子运动速度减慢,温度下降,热量便随之减少。

解读神秘的绝对零度,人类为何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限制? - 天天要闻

然而,当温度降至一个极点,即绝对零度时,粒子的运动达到一个最低限度,它们几乎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的温度,便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冷状态。

绝对零度,这一概念颠覆了我们对温度的传统认知。在这个温度下,物质内部的粒子不再像热体中那般四处乱窜,而是呈现出一种近乎静止的状态。这并非意味着粒子的运动彻底停止,而是它们的平均动能接近于零,达到了一个理论上的下限。

如同数学中的零,代表着没有,绝对零度代表着温度的没有,即最低温度的极限。

解读神秘的绝对零度,人类为何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限制? - 天天要闻

它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奥的真理:在自然界中,冷热总是相对存在,但绝对零度却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是冷的终点,也是热的起点。

追溯绝对零度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法国发明家纪尧姆·阿蒙顿。他在1702年提出了最低温度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压力与温度的正比关系,并推断出存在一个使压力降为零的最低温度。尽管他的估算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但这一突破性的思考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苏格兰-爱尔兰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即开尔文勋爵,继承并发展了阿蒙顿的理论。他在1848年建立了绝对温标,将绝对零度正式定义为0K,从而使温度的测量得以标准化,这一温标至今仍被科学家广泛采用。

在广阔的宇宙中,温度的极限同样引人探索。大爆炸后的余温使得宇宙空间维持在一个平均温度为2.74K的温暖状态。

解读神秘的绝对零度,人类为何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限制? - 天天要闻

然而,在某些天体中,比如回旋镖星云,温度却能降至惊人的1K左右,成为已知宇宙中最冷的自然发生地点之一。

人类在实验室中对低温的追求同样令人瞩目。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激光冷却技术将钠原子的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的十亿分之一度,创造了地球上的低温纪录。

解读神秘的绝对零度,人类为何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限制? - 天天要闻

而在国际空间站上,冷原子实验室的温度更是达到了空旷空间温度的三千万分之一,这一人造低温环境为超冷实验提供了全新的舞台。

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奇妙世界中,物质展现出了与常温截然不同的状态。超冷原子不再是散乱的个体,而是融合成为一种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奇异物质状态。这种凝聚体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如改进卫星导航的精确度。

解读神秘的绝对零度,人类为何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限制? - 天天要闻

同时,超低温度下的原子钟量子计算机也为精密测量和计算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些技术的发展有望在未来解决一些科学领域中最棘手的问题,甚至可能模拟出宇宙大爆炸初期的物理状态,为人类探索宇宙的起源提供新的线索。

绝对零度附近的化学反应开辟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中,化学家们成功地使用两个缓慢移动的低温原子直接组装了一个分子,这一创举打破了传统化学反应的限制,成为有史以来最小的化学实验。在超低温环境中,原子和分子的波动性质变得显著,为量子物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解读神秘的绝对零度,人类为何无法突破绝对零度的限制? - 天天要闻

量子力学角度来讲,绝对零度之所有无法突破,就是因为微观粒子具有不确定性,位置和速度的不确定性乘积必须不小于一个常数,因此,微观粒子的速度不可能为零,也就是不可能静止。

绝对零度不仅是温标的终点,更是科学探索的起点。这一概念挑战了我们对温度的传统理解,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深层次规律。随着超冷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绝对零度在化学、物理、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正逐渐展开,为人类的未来科技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 天天要闻

锂电池隔膜薄型化对涂布技术的挑战

当前,锂电隔膜行业正面临着技术同质化加剧、产能结构性过剩、价格恶性竞争及产业颠覆性变革的严峻复杂形势。涂覆材料的多元化和涂布工艺的优化创新正在加速推进隔膜产品的迭代升级。为满足更多应用场景和高能量密度要求的需要,隔膜薄型化渐成趋势。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 天天要闻

“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启航!”

作者 | 傅金泉、常永健、傅琳、罗陈建 等近日,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部开展高强度、跨昼夜实战化训练,锤炼部队全时域作战能力。晨光熹微,停机坪上一架架战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准备完毕,请示起飞!”随着塔台指挥员发出指令,数架战机接续起飞,奔赴目标空域。桨叶飞旋,战机轰鸣,道道航迹划破天幕。任务舱内,战勤...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 天天要闻

全国仅剩1只!悬赏10万寻找

近日“比大熊猫更濒危的动物全国仅剩1只”话题在微博上引发广泛关注斑鳖这一物种进入大家的视野有网友戏称其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动物”此后网络上一则“寻找最后的斑鳖,发现活体奖励10万元”帖子出现在多个社交平台并引发关注⬇️ ⬇️ ⬇️帖子中提到,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 天天要闻

AbMole解读Olaparib:靶向DNA修复机制,开启肿瘤研究新纪元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Olaparib(AZD2281,AbMole,M1664)作为一种重要的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受到了广泛关注。Olaparib可干扰 DNA 单链断裂的修复,从而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的细胞中诱导合成致死效应,这种独特的机制使其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展现出巨大潜力。AbMole为全球科研客户提供高纯度...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 天天要闻

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再“+1”

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近日成立。该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将联合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与治理实践,积极构筑全球化交流平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风险评估、伦理审查、应急处置的全链条安全治理体系。“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全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我们在经历、体验与感受的同时...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 天天要闻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新进展!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发布

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迎来新进展。近日,中国科研团队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机”研制团队负责人孔伟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百比特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研制时间和...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 天天要闻

四川大学马朗、程冲、罗红团队《AFM》可注射刺状人工过氧化物酶复合水凝胶,用于生物适应性和协同对抗子宫内膜感染

子宫内膜感染可导致急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持续炎症,严重时会导致不孕。子宫内膜感染的临床管理主要依赖于及时的抗生素应用。然而,抗生素的过度和不恰当使用已经引发了耐药菌的大量增殖,加剧了药物耐药性的危机。急需开发一种利用感染微环境有效对抗子宫内膜感染和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局部抗菌治疗策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 天天要闻

粉色预警!余杭全面清理,看到立即上报!

最近,在河道边散步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串串粉红色的“葡萄”?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而是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块!小余儿提醒:发现粉红色卵块请立即上报!随着近期气温攀升福寿螺即将进入全年最疯狂的繁殖期如果您遇到上面这些“粉色葡萄串”千万要注意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 天天要闻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虫子08:蜜蜂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当中我曾经提到过,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经常见到的虫子基本上都会成为我们的“玩具”,而蜜蜂,则是当时小男孩证明自己“勇敢”的虫子之一。我小时候是长在市区的,很难接触到蝎子、蜈蚣这种真正“凶猛”的虫子,蜜蜂,已经算是顶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