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2025年01月23日19:33:15 科学 1759

小时候,第一次得知海马居然是一种鱼类时,内心满是震撼,不禁感叹自然界才是真正的整活大师。仔细瞧瞧海马的模样,它有着鱼鳃,那可爱的小胸鳍也符合鱼类特征,可这组装方式却独树一帜。虽说它名字里有马,但海马最高游泳速度大概才16米每小时。

不禁让人好奇,动画片里那些海底神明整天骑海马,难道是为了上班摸鱼吗?但你知道吗,仅仅六千多万年前,海马的祖先还和普通鱼类别无二致,那么,它究竟经历了什么,才整出这么奇特的模样呢?


从普通鱼到海龙鱼科的转变

故事得从5550万年前说起,那时地球仿佛经历了一场版本更新。全球气候突变,气温暴涨,海平面上升,大片滩涂被海水淹没。新的海洋环境诞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一群白垩纪末大灭绝的幸存者迅速兴盛起来。然而,当时包括海马祖先在内的大部分鱼类,还没从大灭绝的打击中缓过神来。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面对这些繁殖能力超强的甲壳类动物,海马祖先发现了商机。刚出生的虾蟹幼体微小如虫,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基本属于浮游生物,随波飘摇。而海马祖先的嘴巴很擅长突然张大形成负压,把这些小虾蟹幼体吸进去。靠着吃这些小虾,海马祖先过上了富足生活。

但时间一长,虾蟹幼体也演化出了应对策略。它们演化出特别灵敏的振动感受器,还强化了弹尾瞬间移动的技能,能瞬间移动到几十厘米开外。大部分鱼类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就放弃了,可海马祖先没有。它们的嘴巴演化成一根长长的吸管,不用靠得很近就能吸到猎物。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同时,身体拉长成签子状,还演化出细长灵巧的尾巴,捕猎时只靠尾巴末端轻微摆动,最大程度减小身体移动产生的激波,从而悄然靠近猎物。最迟在距今5000万年前,海马的祖先构建完成了这种身体模式,全新的鱼类海龙鱼科登上历史舞台。


海龙到海马的华丽转身

今天大部分海龙鱼还维持着5000万年前海马祖先的形态,用着相似的捕猎招数。但显然,海龙不是海马,其中有一种侏儒海马,乍一看像是趴着的海马或者驼背的海龙,这或许就是3500万年前海马祖先的模样。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主要是由于当时,一些小虾米演化出了更加灵敏的振动感受器,还时不时自己蹦跶两下,让掠食者难以锁定。海龙家族一直沿用老一套捕猎方法,眼看就要抓不到猎物了。在这沧海横流之际,一支海龙鱼开始反思并寻找新打法。

它发现传统做法存在至少两大弊端:一是浅海海风高浪急,海水流动变化莫测,稳住自己就很费劲,更别说潜行捕猎了;二是小虾小虫子乱动,悄悄靠近吸食的打法不太可行了。得加强自身稳定性,同时提升袭击的突然性。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于是,海龙鱼把灵活但难以对抗海流的尾巴缠绕在海岛珊瑚等地方,增强稳定性。同时,平时把身体弓起来,锁定猎物后弹出去,提升攻速。压低头部还能压缩口腔与咽腔空间,身体绷直时空间急剧增大,提升吸食时的吸力。就这样,侏儒海马诞生了,它们从游泳掠食者变成了伏击掠食者。

尾巴不再用于游泳,尾鳍彻底退化。而且,侏儒海马不需要游泳,还省下了腹肌发育的营养,毕竟作为伏击掠食者,营养能省则省,经过繁衍,大部分侏儒海马的腹鳍都消失了。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接着,在距今3390万年前,全球变冷,温暖气候终结,海平面下降,珊瑚礁海藻凋零,耐寒的陆地植物后代演化成海草,欧洲群岛海域变成海下大草原。海马祖先依然捕食小虾,但为了在海草环境中更好地伪装和捕猎,它们把身体竖了起来。

今天已知最早的海马是发现于阿尔卑斯山附近生活1300万年前的斯洛文尼亚海马和撒尔马提亚海马,大部分科学家相信,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海马就已经演化出了今天的身体架构。


海马的生存之道与独特繁衍

海马演化成如今模样,代价是作为鱼的基本功能大部分丧失,游泳能力聊胜于无,海洋里稍微有点实力的生物都能欺负它们。为了生存,海马把苟活技能点到了极限,伪装躲藏是基本操作,甚至在让自己难吃方面也下足功夫,在广东,海马一般也只用于煲汤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有种假说认为,由于海马游泳能力差,追对象困难,所以绝大多数海马是忠诚的一夫一妻制,哪怕不是繁殖季节,夫妻每天也要例行碰面确认对方是否还活着。但一夫一妻制导致生育力下降,海龙鱼科本来产卵就不多,海马的产量更是赶不上掠食者的食量。

于是,在极限生存压力下,海马演化出了雄性怀孕这一动物界独树一帜的生育方式。海马独特的姿态和腹肌退化,让它们容易挺起大肚子演化出育儿袋。近期研究还表明,雌海马产的卵往往是半成品,到雄海马育儿袋后,很多种雄海马还得给卵提供营养,雌雄海马严格均摊繁殖后代成本,将一夫一妻制的生育力开发到极限。

鱼类界的 “整容大师”,海马究竟经历了什么? - 天天要闻

由于不擅长游泳,小海马长大后会把尾巴卷在断掉的海草或海藻上,随海流飘向远方,在旅途中或许会邂逅一生伴侣,从此定居不再分离。在一千多万年间,海马的身影遍布全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域。

海马的演化历程,是自然界无数奇妙演化故事中的一个缩影。从普通鱼类到如今模样,它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以独特的方式适应着、生存着,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适应环境的智慧,实在令人惊叹。它让我们看到,在自然界这个大舞台上,每个物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策略和演化轨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文字来源:芳斯塔芙的视频内容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卡式炉爆炸,多人被严重烫伤!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卡式炉爆炸,多人被严重烫伤!紧急提醒

最近不少人外出露营卡式炉成了必备品但千万要注意使用安全!5月3日北京一起卡式炉爆炸事故7人受伤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北京的陈先生与邻居两家人五一假期在野外烧烤时,刚购入一个月、仅使用过两次的卡式炉突然爆炸,导致7人不同程度受伤,部分伤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图/颜宁微博截图知名科学家颜宁再次公开打假,打假的对象仍是假简历。据报道,5月4日,颜宁在其微博上发帖辟谣,“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并请微博节后尽快清理...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原创 黄鑫 经济日报与大模型对话,生成一件大师风格画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规划路线,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准识别和抓取零部件……日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 天天要闻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区域,Wi-Fi 连接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无线网络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制约了无线通信的效率与性能。值得庆幸的是,Wi-Fi 6 ...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