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2024年06月24日05:30:10 科学 8019

最近,青海湖中的湟鱼进入了洄游的高峰期,成千上万条的湟鱼沿着各条入湖河流,溯流而上,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洄游之旅。

落差大水势急

洄游道阻且长

沙柳河是汇入青海湖的第二大淡水河,每年5—8月,大约有20%~30%的湟鱼都要经过这里到上游产卵、繁育后代。湟鱼洄游路上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其一就是波涛汹涌的激流。今年青海湖周边的降水量明显增大,在湍急的水流中,返乡的湟鱼跃起,被迎面而来的大浪拍回,再次跃起,再次被拍回。它们不停摆动尾鳍维持平衡,即便落差再大、水势再急,它们逆流而上义无反顾的不屈姿态从未改变。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水面危机四伏

鱼鸟大战一触即发

除了天气和水流造成的困难,鱼儿们洄游路上面临的另一大阻碍就是水鸟。6月正是候鸟迁徙的时候,从南方越冬地飞来的“猎手们”早就汇聚到了湖边“摩拳擦掌”,准备享用这一年一度的全鱼宴了。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这些站在岸边、拥有一身乌黑闪亮羽毛的水鸟就是鸬鹚。不过一瞬,鸬鹚疾飞而下,从水面叼起自己的战利品,即便湟鱼不断摇尾想要殊死一搏,但鸬鹚已紧紧含住湟鱼,鱼儿最终被“缴械”,变为鸬鹚的口中美味。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再看画面中这只棕头鸥,被叼在它口中的湟鱼由于体型太大,还在鸟儿嘴里来回翻腾。而旁边的第二只鸟和第三只鸟显然也想分一杯羹,大战一触即发。就这样僵持了几秒后,第一只鸟起身飞到一旁,另一只紧追其后,但已经于事无补了,鱼儿被独吞啦。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洄游路上不断上演鱼和鸟的一场场生死对决,但鸟儿也常有失利的时候,湟鱼们的自救卓有成效,很多棕头鸥还没来得及调整好猎物进嘴的方向,滑溜溜的湟鱼就扭动身躯重新跃入水中。河中的这只渔鸥也在寻找它的猎物,发现目标后,它迅速俯冲入水,叼起了一条湟鱼,但是这只湟鱼显然块头太大,渔鸥橘红色的“樱桃小嘴”吞不下去,只能望鱼兴叹了。

甘于牺牲“先驱者”

为后续鱼群“铺路”

大自然是公平的,胜利的天平往往垂青勇者,不论是奋力洄游的湟鱼还是全力捕鱼的鸟类,都是为了生命的延续。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在湟鱼洄游的路上,有资格打头阵的都是成年且健壮的雄鱼。它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繁衍后代,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喂饱洄游路上所有的猎食者。只有这样,后续而来的鱼群才有机会冲到产卵场。不仅如此,成群结队的湟鱼中,游在最前面和上层的也都是雄鱼。它们如同雌鱼的“保镖”,最大程度掩护雌鱼,减少雌鱼被猎杀的风险。每年的洄游都会让这些湟鱼遍体鳞伤,打头阵的湟鱼大部分也都是有去无回,但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延续生命。生命的执着与伟大,也许就蕴藏在湟鱼这一次又一次的洄游中。

从咸水湖到淡水河

产卵繁殖

为什么湟鱼要洄游?它们要游到哪里去呢?湟鱼洄游对于整个生态系统又起到什么作用?

碧波荡漾的青海湖,北接祁连山,南望三江源,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生活在咸水湖青海湖里的湟鱼虽然耐盐碱,但仍保留着到淡水河中产卵的天然习性。 

每年5至8月,湟鱼会沿着各条流入青海湖的河流,溯流而上,穿越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水域,从咸水湖到达上游的淡水河流中产卵。 

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哈尔盖河等是湟鱼洄游的主要通道。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湟鱼,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学名叫作青海湖裸鲤,裸鲤就是没有鳞片的鲤鱼。青海湖中的湟鱼并非都长一个样,颜色有深有浅,有些湟鱼背上的花斑更明显,有些则有“白嘴唇”。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湟鱼的体态特征还受后天光照时间、摄食习惯、生活水体的盐碱度、水量大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相对而言,长期生活在盐碱度高的水体的湟鱼体色会偏深一点。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作为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湟鱼是青海湖生态系统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湟鱼,水体生态链崩溃,水鸟就不再栖息,青海湖就会变成一片“死湖”。 

2023年底,青海湖的湟鱼蕴藏量达到12.03万吨,相比2002年保护初期的0.26万吨,增长了46倍。

落差大水势急、水鸟“摩拳擦掌” 湟鱼洄游危险重重 - 天天要闻

而根据卫星遥感中心监测显示,截止到这个月,青海湖的水体面积达到4531.66平方公里,比2014年增加了198.41平方公里。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鱼更多、水更清、鸟更欢、景更美的青海湖生态平衡系统正初步形成。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 天天要闻

消防实验:车窗被炸飞10米远,降温喷雾使用不当会爆炸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摇一摇、喷一喷,一秒降温、迅速制冷”的降温喷雾又开始流行,但6月28日大兴消防的一场实验揭示,降温喷雾在车内密闭空间使用时,如果遇到明火,会引发爆炸和起火。消防部门提醒,谨防“降温神器”变“伤人利器”!6月28日,北京最高气温36摄氏度,下午2点多,迎来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在北京市天交报...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淮河蒙洼蓄洪库

大皖新闻讯6月27日早上6时许,阜南县摄影爱好者在淮河蒙洼蓄洪库,再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并且出现了青头潜鸭与二级保护动物水雉同框的精彩画面。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 天天要闻

喜讯!马钢参与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马钢矿业罗河矿参与合作研究的“地下金属矿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据了解,罗河铁矿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研究作为该获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高带宽无线通信、电机车移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共享荣光!看“嫦娥揽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 天天要闻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共享荣光!看“嫦娥揽月”香港科技如何助力?

6月25日嫦娥六号结束53天的旅程返回地球连同来自月球的“土特产”也一并“快递”到家 6月26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开舱取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来自月球背面的珍贵“月壤”研究人员希望借此揭开月球更多的秘密   同心逐梦 共赴苍穹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带领科研团队协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表取采样执行装置”...
古蔺: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为野生猕猴群撑起“保护伞”? - 天天要闻

古蔺:如何利用本地资源,为野生猕猴群撑起“保护伞”?

邓小红 泸州观察 魏杰/文图“观景台修好之后,大家看野生猕猴就更方便了,给我们也带来了更多的人流量,也推动了我们周边村民摆摊创收。”6月26日,古蔺县白泥镇菜板村村民邱娟在野生猕猴观景台的位置摆起了小摊。古蔺县地处乌蒙山区,辖区内佳木葱茏,成为众多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乐园”。据统计,古蔺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