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
如今戴口罩、核酸检测、出示健康码已经成为了常态。虽然近日对疫情防控又有了新的动向,但我们仍然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
19年前,我们也经历过一次非典,好在最后我们战胜了病毒。
《花冠病毒》这本书就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胜利。由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在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
01. 十年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本书的副标题叫做,‘20NN年,人类与病毒必有一战’。只听名字是不是就像神预言?但这是十年前的小说。
20NN年,中国的某个城市燕市(虚构)由病毒导致疫情大爆发,科学家在显微镜下看到该病毒呈花冠状,故将其命名为“花冠病毒”。
它的外形看起来很“美丽”,但是其威力却非常大,感染者将内脏溃烂而亡,很残酷。
疫情爆发之后,燕市这个热闹的城市变得无比安静,街道上几乎无行人,店铺也几乎全关了,因为要求大家闭门不出。城市几乎呈封闭状态,只进不出。
这种情形不就是我们疫情爆发的时候吗?喧嚣的城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冷清。
不过,和书中不同的,感染上花冠病毒必死无疑,而新冠病毒的症状并没有它那么严重。
作者还在书的前言写道,“本书纯属虚构,祈愿书中情形永不再现”。很可惜,我们正在经历这样的情形,甚至还没取得完全的胜利。
02. 比病毒更凶猛的,是信念的崩塌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场病毒很快就能攻克,可是,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人类大获全胜的日子却遥遥无期。
很多人变得抑郁,燕市的自杀率创历史新高。
一些人本就患有抑郁症,结果疫情封控在家买不到药,抑郁症状更加严重,想要一了百了。
还有一些人是信念的崩塌,科学家一直研制不出来防控病毒的特效药,再加上电视上报道的对被感染的人数持续增加。
一时间变得人心惶惶,大家觉得与其倒在病毒的手里,倒不如自行了断,还落个体面,不用受苦。
结果,还没等来战胜病毒,有些人就输给了自己,从而结束了生命。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封控在家,没收入来源,但是房贷车贷却一分不少,这种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人们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可是却不知何时休战?连结束都不知道又怎么做心理准备呢?
就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迁移,人的心也会开始倦怠,而这种倦怠比病毒更能要命。
但是,我们依然要相信:活着,就有希望。如果自己内心都没有了可以支撑的信念,那又怎么能战胜病毒呢?
03. 病毒除了被完全消灭,还可以与人类和平共处
现在,一些省市对于七天不做核酸不再赋黄码,对于某些公众场所的出入也不再要求出示健康码。
并且有专家指出,疫情防控的这三年,我们在适应病毒带来的影响的同时,病毒也在适应着我们,它现在能与人类和平共处了。
或许在我们的认知里,疫情的结束意味着病毒完全被消灭。但其实,病毒能与人类共处,对人类的伤害降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胜利。
书中认为病毒将会一直存在,人类完全消灭病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的生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顽强,即便是消灭了一种,以后还会出现新的病毒。
而且它们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人类还要早。地球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它们的。
花冠病毒的爆发,源自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在冰川里被封锁了几十万年的病毒得以重见天日。
“人类要么被病毒所消灭,就像病毒灭绝了恐龙;要么和病毒相对和平共处,就像人类没有被感冒和脑炎病毒所消灭。”
小说中的结局皆大欢喜,科学家研制出了特效药,人类“战胜”了病毒。
其实也并没有将病毒彻底消灭,只是借助特效药人类的抵抗力能战胜病毒罢了。
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也一定会迎来这样一个完美的结局!
-End-
作者:南小希,专注于个人精进,记录98年女孩的成长日志。用温暖而有力量的文字陪伴您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