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2022年10月12日13:34:51 科学 1414

北理院士亲吻门:

道德婊死开,

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 天天要闻

文 | 雾满拦江


(01)

都怪疫情闹的。

闹出个北理工院士亲吻门。

情况是这样子的,因为疫情,红马黄马弹窗满天飞,搞得大家寸步难行,出门不易,有事儿都在网上说。

包括学术会议,大家视个频,一边学术一边吃饭,两不耽误。

所以前段时间,就有位院士,主持一个重要视频会议。

与会诸人,各种发言,向院士汇报。

然后有个青年学者,向前辈提问:请问老师,作为青年学者,除了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之外,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提升?

院士尚未回答,答案却自己跳出来了:

——一只妹子出现在视频里。

网友形容:“女子约莫30来岁,身穿蓝色无袖裙,乌黑顺溜的长发轻绾在脑后,肌肤白晳”。

肌肤白晳……好吧,白晳就见白晳吧。

“只见她轻盈地飘到院士身后,一把搂住他的脖子,在院士大脸盘上一阵狂亲”。

接下来是:“用力过猛,头发散乱”诸如此类。

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 天天要闻


亲完了,大家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计量本次亲吻指标:

据统计,妹子亲吻了三下,用时1.6秒。

所以每吻是0.5333秒,对吧?

咱也不懂,外行,一次亲吻用时多少,才符合国际标准呢?

当时情况是,与会人员极有耐心的等三吻过后,继续视频会议。

大家都是场面人,司空见惯,处乱不惊——但显然,一吻用时0.5333秒,明显不符合国际规范。

证据就是,有人把这段视频放出来了,于是事件火爆。

(02)

北京理工大学发表声明:

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 天天要闻


较真了,这么点小破事。

我要是在北理工吃饭,绝不支持调查这烂事,你看两个当事人,一个64岁,一个34岁,都是成年人,又是院士又是博士后,都是高端人才。

你弄个调查组出来,成员不能用文盲吧?学历怎么着也不能低于博士——国家花这么多钱,培养几个博士容易吗?放着正经科研项目你不让他们搞,却让他们去计量亲吻时间,浪费人才啊。

再者说了,这事咋调查呢?

他那边正忙着科研攻关,你们一群人冲过来:同志们,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成了破鼓万人捶。所有的项目全停下,科学不重要研究算个屁,科学家的裤裆比什么都重要,那啥院士,你最近跟人亲吻了吧?过来跟咱们汇报,你都跟谁吻过?在哪里吻的?用时多久吻过几次?吻之前申请了吗?吻之后又向哪位领导汇报过?

……大家听听,这是不是太神经了?

总之北理工发个声明,止息舆论没问题。

但要真的调查这事儿,那就偏离学术太远,距离疯人院太近了。

没必要。

(03)

也有网友说,北理工院士亲吻门,必须要调查,因为这有可能涉及到学术腐败。

也许吧,但院士亲吻门这事儿,你单独说是说不明白的。

必须要有个参照系

没有参照的话,话就无法说清。比如说一个人的身材,他跟武大郎相比,是个巨人。但跟姚明比,却是个侏儒,说了半天你还是不知道他到底是高还是矮,必须要参照中国成年人的平均身高,你才会有感性认识。

院士亲吻门的参照系,就是——江西周公子。

谁是江西周公子?

好久好久以前,网络上有位周公子,是个国企员工,各种秀红酒秀茅台,还diss求职无门的博士,引发轩然大波。

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 天天要闻


大波过后,当地表态“调查”。

然后就没动静了。

我们把周公子和院士比较一下,就可以评判亲吻门的性质了:

第一个,院士是在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江西周公子,只是个吃国有资源的二货。

简单一句话,亲吻门事件的男主院士,是位材料力学专家,拓展了基础研究的相关理论,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十几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各种卖钱。

院士还有专著,像什么《力电耦合物理力学计算方法》之类的著作。虽然院士的书,卖得没有《红楼梦》火,也不像《红楼梦》那样有一堆闲人研究——但能读懂院士专著的人,搁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妥妥人材。

相比之下,周公子没有专著,连非专著也没有,就是在网上骂人水平较高。

这是双方比较的第一个要素,结论是院士是稀缺的,昂贵的,而像周公子这样的烂人,一抓一大把,绝对不稀缺。

第二个,院士只是被吻了几下老脸,而周公子炫耀的,却都是“民脂民膏”。

如果一定要把话说透,院士亲吻门不过是私事而已。

有人担心,美女博士亲了院士,院士会不会在项目中放水?

这个担心太多余。

院士也好,美女博士也好,他们所在的研究领域,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搞明白的。人家放水你也不知道,偷偷摸鱼你也看不到,啥也不懂管制欲望却这么强,还要脸不?

相反,江西周公子那边,无论是红酒还是茅台,都不是他的工资能够承受的。院士那边妥妥私事,周公子这边才是妥妥的民众利益。民众利益面前大家都把嘴巴牢牢闭上,两眼却死盯着科学家的裤裆,你自己说,这脑子还正常吗?

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 天天要闻

第三个,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比他的裤裆更重要。

网友也不是全不明白事理儿。

看这个:

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 天天要闻


这也是一位很关心科学家的裤裆的朋友,写的文章。

但文章很机智。

文章中暗示亲吻院士的妹子,有可能是“敌对势力”派来的,是来毁我们老院士的。

尽管这个说法超搞笑,但文章作者脑子却非常清醒——科学家的裤裆不重要,科学家的研究才重要。盯着科学家裤裆只会毁掉我们自己,盯着科学家的研究才是正事儿,OK?

所以,如果北理工的调查,像周公子一样无声无息了,那我们就有希望了。

但如果——最后真的给院士这事来了个什么处理,那完蛋了,不仅是北理工完蛋了,连这个民族都没咒念了。

(04)

那么我们对此事的态度,是建议放过院士,继续亲吻吗?

不是的。

第一个,国际竞争,争的从来不是什么道德,而是科研能力。

道德这东西,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过剩的。

一点也不稀缺。

哪怕是一个文盲,都可以毫无理由的认为自己“道德高尚”。

但国际竞争,争的从来不是道德。

而是科技与经济。

人家美国不卖你芯片了,对咱们技术封锁,大家问你有没有办法解决,你两眼一瞪:我没偷人,没养汉,我行得正走得端正直清白……你觉得你这样,芯片就能搞出来吗?

何止是院士,就连死刑犯,他临死前弄出个发明创造,死刑立马变无期,无非不过是道德没门拦,傻子都高尚,但材料力学方面的专家,我们太少了。


北理院士亲吻门:道德婊死开,科学家才是我们的未来 - 天天要闻

第二个,道德的归道德,科学的归科学。

有些人什么本事也没有,就剩下“道德”了。

那就让他们没事别乱跑,见人别乱吻,你没有营建的能力,不给大家添麻烦也算是一桩功德。

有些人有本事,比如北理工的院士,那就科学的归科学,道德的归道德——意思是说,如果他吻了自己老婆,这是好事。如果他吻了别人老婆,那就让对方的老公来和他讲道理,注意别动手,别打脑袋,别把院士打傻了,留着他的脑子还有用……打腿也不行,虽说院士即使是坐上轮骑,也不耽误为国家做贡献,但打人后果严重,要拘留的。所以你得找个“科学的”策略,讨个说法。大家都是科学家,都是智力金字塔尖上的人,处理这点小烂事真的太容易了,难道不是吗?

第三个,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已经很不道德了。

院士亲吻门这个视频,正常环境下是不会被放出来的。

之所以被放出来,就是放出视频的人,知道这件事儿会对当事人造成困扰——而困扰的原因,则来自于公众对科学家裤裆的兴趣,远大过对其科研项目的兴趣。

这就好比社会,对孩子学习成绩没兴趣——却对孩子的情谊,显出异样的亢奋。

这样的社会,虽然弥漫着浓烈的道德焦虑,但其实却是最不道德的。


所以今天的问题是:

不道德的社会,会放大私人行为,就比如院士亲吻门,本是私事,北理工却为避免池鱼之殃而发声明,这标志着我们的社会道德已经失控,那么你知道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道德与社会的发展,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和人群流动增加,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袭美国。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国报告了新型变异株的传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亚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 天天要闻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一名俄罗斯籍的女研究员,在今年2月入境美国时遭美国执法部门扣押。当时她被扣押的原因众说纷纭,如今随着更多案情披露,该案一些情节让人觉得更奇怪了。 根据美联社....
她为女性打开了航空世界的大门,却在一场环球飞行中神秘失踪 - 天天要闻

她为女性打开了航空世界的大门,却在一场环球飞行中神秘失踪

地球是一个奇迹历史|美国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飞机。埃尔哈特是一位美国女飞行员,成为首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创造了历史。| 国家地理图片集1937年6月,当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坐进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飞机的驾驶舱时,她..
甘肃一地现大量飞鸟在天空盘旋,有网友担心为地震前兆,地震局:鸟类聚集并非特别异常 - 天天要闻

甘肃一地现大量飞鸟在天空盘旋,有网友担心为地震前兆,地震局:鸟类聚集并非特别异常

近日,甘肃白银靖安县有网友反映,小区上空有大量鸟类盘旋,这些鸟还会反光,该网友担心是地震预兆。5月15日,靖安县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潇湘晨报记者,他们关注到了这个情况,最近晚上都有鸟在飞,不过目前没有接到异常的反馈。工作人员称,鸟类聚集并非特别的异常,将持续监测,同时向上级反馈,让他们去核实,问下动物...
新实验打破常识:鸡蛋这样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闻

新实验打破常识:鸡蛋这样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象一下你要完成一个挑战:把鸡蛋从一定高度松手让它落到台面上,却不能让它碎掉。你可能会自然地选择让鸡蛋尖的一端朝下,因为我们总觉得那是它最结实的方向。但这个“常识”,真的对吗?在一项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工程系学生通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研究显示,当鸡蛋被侧向释放时,它...
时隔百余年 海南发现壁虎属新物种 - 天天要闻

时隔百余年 海南发现壁虎属新物种

新华社海口5月15日电 经反复核实论证,海南省林业局15日确认,时隔百余年,海南再次发现一个壁虎属新物种——自然保护地壁虎。这也是首个由我国人员在海南本土发现并命名的壁虎属物种。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分类杂志》上发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拍摄的自然保护地壁虎。(周润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