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识别甲骨文!华东师大这个团队如何做到的?

2022年07月16日02:58:38 科学 1696

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获悉,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试管中用DNA构造出了卷积人工神经网络。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人工化学分子智能反应网络。

这一由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昊教授团队和朱通副教授完成的、具有稀疏拓扑连接性的超大规模的试管DNA神经网络,能直接处理复杂的生物分子信息,具备对32类分子图谱信息分类能力。该成果以“基于DNA调控电路的分子卷积神经网络”为题,于2022年7月4日在《自然·机器智能》(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发表。

试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识别甲骨文!华东师大这个团队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闻

“最强大脑”如何成就液态DNA电脑

人脑作为最高智能化的生命器官具备不可思议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样强大的能力来源于大脑中上百万神经元之间的复杂链接,这种精密而快速的连接所构成的神经网络堪称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生物计算机。

有观点认为,在基于神经元的大脑进化之前,相互作用的分子反应网络为单细胞生命(例如细菌)提供了“智能”化行为以适应环境实现生存。在现实世界中,生物工程领域存在一个相关的并且引人注目的挑战:证明如何利用人工合成生物分子反应网络来支持有限形式的智能行为,类似于神经大脑进化之前必然发生的情景。

早在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Leonard Adleman利用DNA分子为计算载体用于计算哈密顿路径问题,开创了DNA计算机领域。

DNA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形式的计算机,由一系列生物分子以溶液形态组合而成,通过生化反应来进行高度并行性计算,实现分子信息快速处理,也有人称之为“液态电脑”。

相较于传统硅基计算机仅能处理符号信息,DNA计算机能够使科学测量(感知信息)与化学反应同步,对生命活动中的分子特征信息进行直接检测与感知。普通的医学检测仅能测量出少量生物分子,如果使用大规模生物分子电路,就有可能同时对数百种生物分子进行诊断测试,并直接在化学和生物环境中实现分析和诊断。

基于DNA分子链置换反应机制,研究人员实现了包括布尔逻辑计算、模拟计算及神经网络计算等多种运算功能的DNA计算机的构建。然而,如何扩展分子反应系统的规模及其复杂性,构建具有更强大计算能力的人工分子反应网络,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试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识别甲骨文!华东师大这个团队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闻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昊团队及朱通副教授

试管分子人工智能实现中国甲骨文字识别

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每一次更新换代使计算机的各方面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和增强。沿革如此,裴昊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核酸分子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变构调控的DNA链置换反应机制(ACS Nano, 2018, 12, 7093),实现了核酸分子电路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精细调控和非线性功能设计,并实现了体内和体外多种疾病相关重要靶标分子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智能生物检测。

试管DNA人工智能成功识别甲骨文!华东师大这个团队如何做到的? - 天天要闻

DNA卷积神经网络用于中国甲骨文字识别

基于在核酸化学方面的研究基础,面向分析化学、计算机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融合发展,课题组针对发展超大规模DNA分子反应网络关键科学难题,和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分子科学研究的朱通课题组合作,建立了一种DNA卷积神经网络的系统实现策略,以分子开关门架构为基础电路组件,基于权重调节区域与识别区域功能的模块化,实现了信号传输功能与权重赋予功能的独立调控以实现权重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成功实现了多种数学运算。

基于多种模块化分子运算单元的级联组合,课题组构建了一种大规模DNA神经网络,包含512个分子物种,涉及数千种化学反应,可产生数百种分子产物,能实现对32类144-bits分子模式图谱识别分类。

为了验证DNA的神经网络的能力,课题组选择了电子人工神经网络的一个经典挑战——识别字迹作为任务。通过DNA分子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规定的化学反应,可完成4种语言及32种手写文字的分类,包括对中国甲骨文字(火、土、木、水、天、气、人、生)的分类识别。“分子字迹”的准确识别,充分说明了所构建的DNA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分子图谱信息处理能力,有望进一步在智能生物传感及载药等领域得以应用。

熊谢微博士和朱通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通老师课题组负责卷积计算模型设计及优化,裴昊教授为通讯联系人。

作者:许琦敏

图片:受访者提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多面性的双氧水 - 天天要闻

多面性的双氧水

‌‎‎‌‎‎‌‎双氧水,学名过氧化氢(H₂O₂),是一种常见且独特的化学物质。它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正如许多化学物质一样,双氧水具有着复杂的性质和多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可能带来巨大的益处,也可能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 天天要闻

迈威生物跃过“J曲线”转折点

迈威生物为爆发中的创新药BD浪潮,又添了一把火。日前,其宣布两项BD合作,与齐鲁制药就长效G-CSF产品8MW0511达成的合作(3.8亿元首付款+1.2亿元里程碑款),是本土商业化的经典双赢;而与谷歌系抗衰老巨头Calico围绕IL-11单抗9MW3811的联手(2500万美元首付款+5.71亿美元里程碑款),则彰显全球视野下的价值挖掘能力。两项...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 天天要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决战百日推动竞赛任务落地见效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厂紧扣全年任务目标,以“大干100天 决胜上半年”劳动竞赛为载体,全面掀起夺油上产热潮。广大干部员工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用汗水书写担当,用实绩回应挑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安全环保平稳受控,经营业绩稳健向好,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 天天要闻

武汉一救援队把无人机“开发到极致”,实现“套圈”式救人,台湾同胞:技术毋庸置疑

2025年7月2日上午,在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期间,第四届“汉江湾”汉台水上救援交流活动在硚口区汉江湾上演。武汉云豹救援队联合台湾苗栗县水上救生救难协会、苗栗县救难协会、桃园市水上救难协会,首次以完整建制展开跨海峡救援协作综合演练。 联合救援协作综合演练现场。图/九派新闻 上午9时,随着信号弹升空,云豹救...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 天天要闻

麻省理工学院新算法可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复杂机器人系统

Nature期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机器人控制领域的重大变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视觉运动雅可比场"技术,能够仅凭单个摄像头控制各种复杂机器人系统,彻底摆脱了传统建模方法的束缚。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 天天要闻

弘扬科学家精神,北航教授陈虔携人工智能遐想走进西红门镇

“当AI从工具到与人类齐平,再到超越人类,我们该如何自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虔向在座的听众们抛出这一问题。这是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人民政府礼堂举办的“以科学的态度认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关系——从初始到对未来的期许”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现场,陈虔为西红门镇政府近百位公务员带来一场融合AI技术解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