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渔记|海洋科学装备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2022年07月02日11:34:26 科学 1713

近年来,世界海洋强国纷纷在深远海、公海大洋、南北极等新的海洋疆域拓展空间,开展新一轮的“蓝色圈地”活动。提升深远海、极地认知能力和装备水平,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持国际性海洋资源话语权、赢得海洋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据寻渔记所知,在认知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基础上,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海洋科学装备,构建我国的空/天/海基立体观测和预警系统,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拓展深远海、南北极等海洋新疆域。

(一)海洋科学装备的智能化、无人化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逐渐走向深远海,人类干预海洋探测/监测设备的活动将越来越困难,深远海探测/观测将逐步发展到无人值守自动化、智能化。例如,新型智能潜器可以长期潜伏在设定海域,监测范围内出现异常情况时,探测传感器自动激活设备,对目标进行智能跟踪;新型智能浮标、潜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信息传输、供电方式,各子系统根据海况自主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水下航行器可搭载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技术,自动识别海底障碍物、控制推进器进行自主规避。

(二)海洋科学装备谱系化、观测系统立体化

随着应用水深的增加、观测参数类型的变化,功能单一的海洋科学装备无法满足未来探测和观测的综合需求,多参数、多功能、谱系化成为相关装备的发展方向。在长期探测/观测作业的过程中,倾向于采用多类型海洋科学设备联合协同作业的模式,即多种类型的海洋科学设备通过功能分工和互补,构成立体化的观测系统。例如,美国、日本的海洋观测系统一般由空基设备(卫星、飞机、无人机)、陆基设备(水文观测站、数据管理中心)、海基设备(科考船、无人艇、水面浮标)、海床基设备(水下潜标、水下潜器、水下传感器)组成,通过协同作业实现单一装备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

(三)海洋科学装备的综合化、全球化

海洋作为一个联系紧密的系统,某个区域的变化将会引起其他区域的连锁反应;但海洋体量过于庞大,仅凭少数国家无法建立覆盖整个海洋的探测/观测体系。各国协作建立全球化的海洋探测/观测体系,将是海洋科学技术与装备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在发展海洋科学装备的过程中,应重视海洋探测/观测技术创新的全球化趋势,参与制定国际探测/观测计划、国际标准,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高效推进领域的创新发展。

寻渔记|海洋科学装备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 天天要闻

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顶尖科技集群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各界的热词,一个新的“科学春天”正在到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着力迈向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创科已然成为最重要的赋能者之一。在“机遇湾区”走访活动中,创科也成为政产学研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关键词。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 天天要闻

植物如何抵抗和适应气候变化?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机制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 孙自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抵抗和适应的,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持续开展研究。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6月1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科研团队和美国高校等科研同行最新合作研究发现,尽管气候变暖导致植物生长季节延长,但植物仍能保持叶片生长和衰老时间的稳定平...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 天天要闻

为你喝彩|风云岁月:张鹏与中国气象卫星的精准探索

自1970年国家开始上马风云卫星工程,至2023年风云三号07星的辉煌升空,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已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50多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不仅见证了中国气象预报技术的飞跃,也从早期的粗略预测逐步迈向了今日的精准预报。这一变革的
哈尔滨有一处“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来,因为…… - 天天要闻

哈尔滨有一处“莫奈的池塘”,只能白天来,因为……

哈尔滨有这样一处地方在这里你能遇见“莫奈的池塘”六月的群力丁香公园睡莲盛开,微风拂过荡漾起点点涟漪莲叶摇摆淡雅的清香氤氲在空气中内湖里一株株黄色、白色、粉色的睡莲在阳光下盛开它们婀娜多姿,随风摇曳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睡莲是水生植物中的名贵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