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2022年07月01日16:51:15 科学 1609

科学家,一定是不少人从小的梦想,虽然会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忘却这个理想,但对于科学的崇拜、敬仰之情,却永远存在与内心。当听说、看到某位科学家或者他们的事迹之时,内心的佩服和感慨,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表达的。他们在科研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国家、为人民创造各种研究,贡献他们的所有力量。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我国的中科院是拥有科学家最多的机构,不仅是国务院的事业单位,还是我国最高的学术机构及学术发展中心,其能力代表了国家的强大,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的能量。但是,一则近百名中科院科学家集体辞职的消息,让整个网络为之感叹,在放弃正式的体制内编制和每月万元以上的薪资的同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科学家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首先,在职的中科院科学家工资普遍在每月一万元以上,各种福利待遇非常齐备,同时享有各种津贴补助,属于体制内正式编制。但是,仍有小部分人对于这些薪资水平不满,更愿意追求自身利益,追求所谓的经济价值,因此而离开中科院,到企业、经济实体中就职,只为获得更大的利益。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其次,中科院内“群雄集聚”,随便找出一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但在这种人上人的氛围中,个人英雄主义就得不到体现。一旦过于追求个人名誉及个人价值,就会被整体淹没或者被更优秀者比较下去,这也是导致科学家出走的原因之一。作为有傲气和傲骨的科学家,很多人过于追求名声,追求所谓的知名度,不愿意聚众,追求个体。

再次,人生进入到中科院,几乎已经是到达国内职位的最巅峰,无论是事业方面还是人际方面,都处在山巅位置。因此,想要更上一层楼,不仅要受到山高的限制,更要受到人员数量的限制。这对于一些追求职位级别的科学家来说,是无法忍耐的。或许,他们更在意谁是第一,谁是最高,而不是专业、事业的制高点。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二、如何挽回局面,需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支持

首先,提高科学家待遇。在一个重视科技发展和能力进取的国家,科学家可以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和基础,没有他们,国家的未来堪忧。但当前来看,最具高收入代表的人群,反而是那些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的明星们,动不动就上亿的片酬,还要耍大牌、出洋相。而科学家们奉献自己的一辈子,可能都不如他们一部戏的收入来得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需要我们给予科学家更多的尊重,不仅是从心底,从精神上尊重,更要从薪资待遇,从基本保障上凸显他们的珍贵。不仅仅代表我们对他们的尊敬,更代表他们的力量,国家重视科技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的制度。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像我国的华为等大企业,在对待产品研发部门和人员上,做得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企业九成以上的利润,全部投入研发与科研人员的待遇提高上,不仅促进了企业的高速发展,更培养了人才的忠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怕没有新技术、新力量诞生。

从国家层面来讲,也要加大对于科学家事业的支持和投入,在经过国家评定的基础下,对于利国利民的各项研究,应该从政策到资金,都给予足够的支持、肯定、鼓励,这样才能调动科学家的科研积极性,才能提高科学家对于国家的热爱程度,对于岗位的忠诚程度,才有助于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最后,坚定科研决心,培养科研实力,风险科研能力。科学家的养成,不仅需要个人投入极大的动力,还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培养,无论是金钱还是其他。在接下来对于人才的培养中,要重视外派人才的回归,更要重视人才爱国思想的培养,要确定科学家们对于科学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放弃编制,放弃所谓的高薪,科学家们集体辞职,问题出在哪? - 天天要闻

都说科学事业,特别是科学研究是孤独的。但在我看来,从国家到人民,能够重视科学家的存在,尊重他们正确的科研成果珍视他们的付出,给予他们应得的利益,都是尊重科学家的表现。未来,在培养更多人才和科学家的路上,我们需要做得还很多。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 天天要闻

冷空气要来了!北方极端高温即将消退,南方接力近40度高温!

引言今年的夏季,无疑是火热的一年。不同于往年南方梅雨季的凉爽,今年南方气温明显偏高,而北方则是高温持续,炎热难耐。这种南北温差异常明显的天气,其实背后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本文将就今年夏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以及后期气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嫦娥六号秀大脚,再次打脸阿波罗?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秀大脚,再次打脸阿波罗?

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了月球背面钻探取样工作,启程返回地球。似乎故事到这儿就已经告一段落,可没成想,嫦娥传回来的一张“大脚丫子”照片再次引发热烈讨论,有许多朋友据此质疑阿波罗登月涉嫌造假。嫦娥六号发回月球背面挖土照片在嫦娥六号全景相机拍摄的影像中,我们明显看到着陆器支撑腿把月球表面砸出了一个坑,嫦娥的“脚...
瑞士清洁科技公司Enerdrape开发预制地热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间的浅层地热能和废热用于建筑物制热或制冷 | 瑞士创新100强 - 天天要闻

瑞士清洁科技公司Enerdrape开发预制地热板,回收城市地下空间的浅层地热能和废热用于建筑物制热或制冷 | 瑞士创新100强

图源EPFL官网钛媒体APP注:瑞士连续12年全球创新指数竞争力排名第一,是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也是中国首个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国,在创新发展和科技金融领域与中国具有极佳互补性。由Venturelab主办的“瑞士创新100强”,汇聚了最佳“瑞士制造”的初创及成长期科技创新企业,是瑞士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生态标杆。自2011年以...
日本:触手展开超3米 巨型章鱼现身北海道 - 天天要闻

日本:触手展开超3米 巨型章鱼现身北海道

近日,在日本北海道的知床半岛罗臼海域,出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一只触手展开超 3 米的巨型章鱼现身于此。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朝日新闻》6 月 9 日的报道,这种被确认为北太平洋巨型章鱼的庞然大物,以其巨大的体型震撼着人们
土卫二,一颗冰冷的卫星,那里会有生命吗? - 天天要闻

土卫二,一颗冰冷的卫星,那里会有生命吗?

一片神秘的地外海洋,究竟住着谁?一起来看看土卫二上的原住民!"通过卡西尼号的测量,我们知道土卫二的海洋是宜居的。我们知道那里有液态水、能源以及碳、氢、氮、氧、磷和硫等化学物质。"图示:土卫二喷出的冰羽流。(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新的研究表明,在土星卫星恩克拉多斯的表面有一些地方,航天器可以在那里着陆,...
就在端午,准备观赏! - 天天要闻

就在端午,准备观赏!

星空有约|月亮“邂逅”星团,这幕美景别错过端午节当天傍晚,一弯蛾眉月将与著名的蜂巢星团近距离相伴,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将会目睹到这两个不同天体上演的“亲密一幕”。由于23时左右月亮才会从西方落下,因此观赏、拍摄这一幕美景的时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