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芴醇第一发明人——邓蓉仙研究员

2021年09月24日20:43:09 科学 1167



苯芴醇第一发明人

——邓蓉仙研究员

作者:辜其钝


1927年邓蓉仙出生于四川成都,1945年考入原中央大学电机系,在重庆学习一年,由于抗战胜利后学校返回南京,1946年重新考入华西协合大学药学系,我也同时入该系成为同班同学。1950年毕业后我们全班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接到重庆统一分配工作,邓蓉仙因成绩优秀留系任助教。当时由于冷战下的国际环境,我国只能向前苏联及东 哦 国 家 派 钱 六 学 人 员,1952年邓蓉仙选派至北京留苏预备部培训一年,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化学 制 药 学 院 作 研 酒 生,1957年以抗风湿病药“1,2-二苯基-3,5吡唑烷二酮”研究论文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一年后晋升为副研究员。1959年底调北京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从事军用药物研究,她领导的课题组先后共合成多种类型 的 新 花 合 物 近100种。1965年被任命为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室副主任。


苯芴醇第一发明人——邓蓉仙研究员 - 天天要闻

图1. 邓蓉仙


新任务来了。1967年邓蓉仙调到该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加入“523项目组”,该项目是因抗美援越战争期间战场地处热带丛林,自然环境恶劣,越方及我援越人员饱受疟疾之害,其所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竟比战斗减员还髙。基于这种情况,1967年5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指示:集全国科研力量研究抗疟新药,由此“523项目”正式立项,该项目主要成果包括著名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屠呦呦也是“523项目”的重要成员之一。当然青蒿素类药物的发现不仅是屠呦呦一人的功劳,其中还凝集了包括邓蓉仙、李英、周义清等在内的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心血。



苯芴醇第一发明人——邓蓉仙研究员 - 天天要闻


图2. 青蒿素化学结构


邓蓉仙到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之后晋升为研究员。她和她的团队尝试用化学人工合成途径研发抗疟新药,历经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共合成300多个新化合物,经活性筛选,终 于 发 现 了 新 抗 疟 药 苯 芴 醇(Lumefantrine)。研究发现苯芴醇对体内疟原虫杀灭率极髙,更令人惊喜的是苯芴醇对耐氯喹的恶性疟有效率髙达95%以上,复发率低于5%,且毒副作用小。苯芴醇于1987年经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鉴定为一类新药。在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中,邓蓉仙研究员被列为第一发明人。苯芴醇、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除使我国基本上消灭疟疾外,同时也拯救了全人类疟疾患者的生命。该发明科技含量髙,意义重大,因此荣获我国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同时该成果也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苯芴醇第一发明人——邓蓉仙研究员 - 天天要闻


图3. 苯芴醇化学结构


因青蒿素在治疗疟疾中存在复发率髙,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我国科学家又不断进行青蒿素化学结构的改造,先后合成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一系列抗疟新化合物。其中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英研究员等研制成功的蒿甲醚效果最好,疗效为青蒿素的10-20倍。但长期应用后发现青蒿素类药物易产生抗药性。邓蓉仙的同事周义清副研究员继续攻关发现蒿甲醚与苯芴醇配伍具有互补性,即蒿甲醚速效但复发率髙,苯芴醇杀疟原虫彻底,作用持久,但控制症状缓慢。二者配合经动物实验证明疗效好、毒性低、无明显副作用。从而研制出治疗恶性疟新制剂”蒿甲醚-苯芴醇片”(简称”复方蒿甲醚片”),该药载入《中国药典》1990版。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继青蒿素之后对人类健康又一重大贡献。



苯芴醇第一发明人——邓蓉仙研究员 - 天天要闻


图4. 邓蓉仙在实验室


1994年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与瑞士诺华(Novartis)公司签署专利开发许可协议:由诺华公司负责复方蒿甲醚在国际上推广和研发工作,中方中信公司为项目联络人,昆明制药公司负责生产蒿甲醚,淅江新昌制药公司负责生产苯芴醇,制剂则由昆明制药和北京诺华制药两家公司生产。2009年4月7日美国FDA批准诺华公司申请的复方口服蒿甲醚-苯芴醇片(Artemether-Lumefantrine Tablets)商品名:Coartem。用于治疗体重5kg以上(含5kg)恶性疟原虫引起的単纯性疟疾感染患者。自此复方蒿甲醚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开发在美国FDA批准的合成药物。该药于2009年获欧洲发明人奖,2010年获美国盖伦奖。自此由中国人主持研发的复方蒿甲醚终于走向世界。



苯芴醇第一发明人——邓蓉仙研究员 - 天天要闻


图5. 昆明制药公司生产的复方蒿甲醚片产品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代的3000万减少为零。2019年全球疟疾病例约为2.29亿例,非洲占全球94%,使用复方蒿甲醚后住院病人死亡率下降九成以上。我国复方新药的创新,加快了消除疟疾的步伐,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尽管屠呦呦、邓蓉仙、周义清、李英等科学家为国家和全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中没有一个当选院士,也没有一个因此成为富翁。如果没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苯芴醇的发现就没有复方蒿甲醚;没有诺华公司的全球推广,复方蒿甲醚也不可能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邓蓉仙校友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专业技术二级研究员,历任室主任、专家组成员等职。与他人合著有《新药评价概论》、《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等专著。另外她公开发表论文26篇,未公开发表保密论文21篇。1993年邓蓉仙校友获王丹萍科学奖。


邓蓉仙校友为完成工作任务,长期无法照顾子女和家庭,有时甚至为了工作只好把儿子临时拴在床脚上。在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1998年邓蓉仙不慎感冒,由于过于忽视导致病情突然恶化,不幸于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仅以此文怀念昔日在华西坝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

2021年8月18日修改

# 作者简介 #


辜其钝,四川荣县人,华西药学系46级校友,原西南制药厂、成都制药五厂髙级工程师,海南中医药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上世纪五十年代任重庆市中药整理委员会委员,《药学通报》(现《中国药学杂志》)编委,在国内期刋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多项专利。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