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湖南科学家在鼻咽癌治疗方面获原创性发现,引起国际关注!

2021年09月08日18:10:08 科学 1706

近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熊炜、曾朝阳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肿瘤学期刊Molecular Cancer 在线发表了题为“Circular RNA circRNF13 inhibit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via SUMO2”的原创研究论文。博士生莫勇真、博士后王裕民为共同第一作者。

重磅!湖南科学家在鼻咽癌治疗方面获原创性发现,引起国际关注! - 天天要闻

鼻咽癌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发病率都低,但在东南亚及我国南方地区高发湖南是鼻咽癌的高发区之一。鼻咽癌的发病与遗传背景、EB病毒感染及环境致癌物等密切相关,早期症状不明显,且极易发生侵袭转移;大量基因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发病机制还远未被阐明。筛选鉴定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明晰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于鼻咽癌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环状RNA是一类新的非编码RNA(即不像经典的信使RNA用于指导蛋白质的编码和合成),因其特殊的环状结构比常规的RNA更稳定。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状RNA被鉴定,且大量环状RNA与人类常见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环状RNA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已发现的环状RNA已超过3万个,但绝大部分环状RNA的功能还不清楚,在鼻咽癌中有研究的就更少。

重磅!湖南科学家在鼻咽癌治疗方面获原创性发现,引起国际关注! - 天天要闻

熊炜、曾朝阳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等策略,鉴定出了一批在鼻咽癌中表达明显改变的环状RNA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发现。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杂志的这篇论文中,他们发现环状RNA circRNF13在正常鼻咽上皮中表达水平较高,且可以结合并稳定SUMO2 mRNA,通过SUMO化和泛素化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降解,抑制鼻咽上皮癌变;而在鼻咽癌中circRNF13的表达受到抑制,GLUT1表达上调,为肿瘤细胞大量摄取葡萄糖提供了条件,促进了鼻咽癌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此外,熊炜、曾朝阳教授团队发现EB病毒编码的环状RNA circBART2.2促进PD-L1的表达是鼻咽癌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为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参考,相关论文于今年7月发表在Cancer Research ;环状RNA circSETD3和circARHGAP12促进鼻咽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于今年1月分别发表在Oncogene和Cancer Letters ;另外还有一篇关于长链非编码RNA AFAP1-AS1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论文于今年6月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Therapy。相关研究成果已申报系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4项已获授权

延伸阅读:

重磅!湖南科学家在鼻咽癌治疗方面获原创性发现,引起国际关注! - 天天要闻

熊炜,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卫健委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鼻咽癌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湖南省创新群体带头人。

研究方向:

恶性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非编码RNA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鼻咽癌发病过程中EB病毒的致癌机制。

重磅!湖南科学家在鼻咽癌治疗方面获原创性发现,引起国际关注! - 天天要闻

曾朝阳,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升华育英”人才,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杂志编委。


关注"中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等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图解巷道高冒区、复杂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闭 - 天天要闻

图解巷道高冒区、复杂空巷充填及上隅角密闭

我是通风安全,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一通三防】与【安全管理】干货。一、充填设备及工艺材料施工采用的设备主要有气动隔膜泵、混合器。材料充填工艺如下:按照水灰比(1.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 天天要闻

五十万米高空捕捉地表细节

长光卫星智慧农业农村综合指挥平台界面。 长光卫星供图李岩在加工反射镜。 本报记者 刘以晴摄“吉林一号”宽幅卫星总装现场。 长光卫星供图“吉林一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和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 天天要闻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随着天上的卫星组网越来越多,这些卫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卫星管理更聪明。航天大模型“华山”,首次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航天领域的产品上,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学习,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 天天要闻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当地时间5月1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荷风”和“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当天,美泉宫动物园为“荷风”和“兰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发表致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众多儿童欢呼雀跃,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 天天要闻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我们都知道医学研究方案设计耗时又耗力?面对复杂的实验逻辑和文献海量信息,如何快速产出高质量方案呢?我想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吧!那今天刷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福了,本文结合梅斯医学资深研究员张磊博士直播干货,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标、优化实验设计,文末还附赠工具试用入口!【研究方案设计的前置知...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