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2021年03月26日17:39:10 科学 1770

人类社会如果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发展,最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一直设想的没有战争,没有病痛,没有压力的天堂般生活会在未来出现吗?

为了验证人类的未来,1968年,美国一名叫做约翰·卡尔宏(John B. Calhoun)的动物行为学家,用老鼠做了一个实验,来模拟人类社会的未来,实验结果完全出乎了人们的预料,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卡尔宏教授租下了一个巨大的仓库,然后在这个仓库里建了一个2.5米X1.5米的巨型盒子,然后把这个盒子分成了16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都配有自动饮水机,自动投食机和老鼠窝,为老鼠打造了一个极为舒适的环境。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这16个扇形区域中,放置了256个老鼠窝,每个老鼠窝可以容纳15只老鼠居住,所以理论上这个盒子一共可以让4000只老鼠同时居住在里面,而且还很舒适,因为饮水机可以同时供应6000只老鼠,投食器可以同时供应9000只老鼠,他们已经提前算好了供应量,他们认为,按照老鼠超强的繁殖力,很快这个盒子就会无法容纳更多的老鼠了。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他们还为这个仓库装上了空调设备,温度调节到老鼠最适宜的温度,还有人严格看守,防止老鼠的天敌们进入仓库威胁老鼠的生存,总之,他们提供给了老鼠们能想到的最好的环境。

之后,他们挑选了健康的4只公鼠和4只母鼠,作为老鼠的“亚当和夏娃”,放进了这个盒子里,而这个盒子对于老鼠们来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他们给这个天堂取名叫“25号宇宙”。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卡尔宏教授就是想在没有任何外部不利条件的情况下,老鼠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发展成什么样。

8只老鼠住进25号宇宙后,过上了天堂般的生活,这里有无尽的食物和水,优美的环境和巨大的居住空间,在实验开始没多久,第一窝小老鼠就出生了,小老鼠出生后也有无尽的食物和水,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每个月老鼠的数量都呈几何倍数增长。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随着老鼠数量的增多,他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25号宇宙中隔开的16个区域,老鼠们会抢占这些区域,按照不同的习性生活在固定的区域里,时间长了,每个区域里老鼠的数量就不同了,这也正是卡尔宏教授想的一样,老鼠具备的领地意识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在老鼠数量多的区域里,生活着100多只老鼠,而数量少的区域里只有10几只老鼠,这就是说,老鼠世界出现了大家族和小家族,虽然大家都不愁吃喝,但是老鼠还是形成了社会等级,大的家族会不断扩充自己的领地面积和老鼠数量,去抢夺小家族的母老鼠,而母老鼠也愿意和大家族的公老鼠结合,之后它们就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小家族则会越来越没落,直到完全消失,这个时候,就是一种阶级的产生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16个扇形区域里老鼠的不同数量

实验继续进行。老鼠的数量不断攀升,在实验进行了10个月之后,老鼠的数量达到了620只,这比正常4公4母的老鼠繁殖的数量要多一倍。老鼠的大家族和小家族之间的变化还在继续。

但是他们发现,老鼠的繁殖速度在到达10个月之后就开始减缓了,而且,老鼠们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比如母鼠在小鼠断奶前就将其遗弃,成年公鼠伤害幼鼠,而且还有一个更夸张的现象,同性老鼠之间会发生不可描述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在正常的老鼠世界是不会发生的。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到了实验的第600天,这个时候25号宇宙的老鼠数量到达顶峰,达到了2200只,但这里最终可容纳4000只老鼠的空间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老鼠数量在第600天开始下降

他们又发现了一些极度反常的行为,这个时候的老鼠,开始集体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某个家族具有领导地位的公鼠不再保护领地的母鼠和幼鼠,母鼠的攻击性行为增多,而具有非领导地位的小家族公鼠开始消极避世,自己躲到角落里。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老鼠们也不再生育了,老鼠数量在第600天后就没有增加一只了,老鼠的行为也开始越发不能理解,通常老鼠们都是单独行动的,这时老鼠不再一个人去找吃的,而是一大群一起去吃喝,它们非常害怕单独行动,就是说,这些老鼠们此时非常“渴望社交”。

这和人类社会也是很像的,如果一个人不愁吃,不愁穿,没有赚钱的压力,那么他就会很孤独,会对社交产生极度的渴望。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而此时老鼠也分成了四类。

【第一类】处于非领导地位的公鼠,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老鼠,算是人类社会中的老百姓,它们会聚集到扇形区域的中心,也就是实验场的中心,这里是各个领地的交界处,特别容易发生纷争,通常老鼠是不到这个区域的,但是这些公鼠现在却跑到这个地方,什么也不干,就趴在那里睡觉,舔毛,把自己弄得很干净。卡尔宏教授把这些老鼠叫做“漂亮的人”,但是这些漂亮的老鼠,一旦有老鼠打扰到了它,就会疯狂攻击那只老鼠,甚至咬死对方。充满了隐形暴力。

【第二类】不再哺育的母鼠,它们和第一类老鼠很类似,对生活没什么激情,整天也就是舔毛,睡觉,但它们不会和那些公鼠一样在中心区域,而是躲在窝里,但是一旦有公鼠接近它们,它们就会攻击对方,一点也不想繁殖生育。

【第三类】处于统治阶级的公鼠,它们也开始对生活失去兴趣,也逐渐失去领地意识,不再保护家族的地盘,而是像普通老鼠一样,整天睡觉,舔毛,不同的是,它们会睡在窝里。

【第四类】处于哺育阶段的母鼠,它们原先是繁殖力非常强的一批老鼠,受到处于领导地位公鼠的保护,但由于这个时候公鼠的不作为,它们肩负起了保护领地的责任,它们的攻击性变得越来越强,甚至连自己的幼稚都会咬死,或者遗弃掉自己的幼鼠,而一些公鼠不吃投食器的食物,反而开始吃这些幼鼠,最后就是老鼠的数量越来越少,因为都被互相吃掉了。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在试验接近1500天的时候,老鼠们大部分都变成了没有性别意识的老鼠,它们会在发情期对任何年龄,任何性别的老鼠求偶,一旦求偶不成功,就会疯狂撕咬对方,极度暴力。

而在实验进行到1500天的时候,随着最后一只公鼠的死亡,整个25号宇宙实验彻底结束,这个老鼠天堂彻底灭亡。

那么,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卡尔宏教授认为,这是老鼠发生了一种“行为沉沦”,就是说一个物种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如果发展到一种程度,他们在这个范围内就回发现不可逆的沉沦现象,就是大家集体会变得消极,厌世,而这种现象一旦开始,就不可改变,直到毁灭。

而发生这种沉沦行为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社交密度”,一个是“天堂般的环境”。

首先是社交密度,当一个环境中社交密度过大,老鼠就无法控制自己的社交时间和社交空间,从而导致沉沦。也就是说,过密的社交会让老鼠变得没有社交。

第二是天堂般的环境,也就是这个丰衣足食的25号宇宙,在这里,老鼠没有任何生存压力,这也就导致了它们不再需要亲情,友情,不需要保护后代,也不用操心未来,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呆滞,木讷,但同时又极度地暴力。

而且这些老鼠都变得很“自恋”,就是大家不再关心其它事情,只关心自己,只为了自己漂亮,同时对生命不再尊重,这个时候,就是整个群体灭亡的时候。

“25号宇宙”实验,科学家用老鼠预测人类未来,结果很恐怖 - 天天要闻

卡尔宏教授这个长达五年的实验,给了人类很多启示,我们人类一直向往的天堂,也许真的不存在,或者说,如果未来的世界是天堂般的环境,那么离人类灭亡也就不远了,人类只有在有压力的社会中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

对一个物种来说,有压力,有追求是必须的,一旦不再有吃穿住行的压力,人类就会感觉到生活的无趣,对未来的迷茫,也就会发生25号试验的“行为沉沦”。

所以这个小小的25号宇宙,就是人类的某种未来的真实预演,如果我们认清楚这一点,才能理解很多事情。所以,这篇文章,是否能给正处在焦虑的你一些启发呢?

我们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关注@晓涵哥来了为你讲解更多神秘事件 #全能创作家#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面对AI的发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闻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面对AI的发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能重塑未来的时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质化困局、培养真正具有开创精神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专访,深度解析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破局之道:从变革“唯论文”评价体系到构建“拓方差”育人生态,从拥抱非常规思维到在AI时代坚守科学本源。当星辰大海的抱负与躬身入局的勇气相...
海洋馆回应魔鬼鱼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闻

海洋馆回应魔鬼鱼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在深圳观澜海洋世界拍摄的视频。视频中,一条魔鬼鱼闯入正在向左侧游动的鱼群,吞食了一条小黄鱼。有网友戏称“魔鬼鱼上班时间吃同事”,也有网友指出,魔鬼鱼吞食其他鱼类的新闻并不少见,由此对这两种鱼是否适合混养提
极端高温“热浪”会导致哪些心脏病?上海专家研究登国际期刊 - 天天要闻

极端高温“热浪”会导致哪些心脏病?上海专家研究登国际期刊

立夏之后气温直线上升,气候变化与心脏病关系几何?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仁杰教授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合作,于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发表论文,首次系统性地评估不同类型热浪对各类心脏病死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对复合型热浪最为敏感的三类心脏疾病,预...
一定要这样吗? - 天天要闻

一定要这样吗?

文/采芹人今天早上五点多我被一只鸟的惨叫声惊醒了,我赶紧趴在窗户上看,是一只黑色的体型像乌鸦的小鸟(并非乌鸦)。它停在我家阳台外的栏杆上,感觉有人立刻起飞,一下子就飞到了对面的楼顶,仍然扯着沙哑的嗓子“喳,喳,喳”的叫着。唉!这可怜的鸟没有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国南极科考有了新发现 - 天天要闻

涉及海冰研究、海洋生物等 我国南极科考有了新发现

目前,“雪龙2”号船正在返回国内,此前,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进行了首次秋冬航次的探索之旅。在南极,万物有灵。最常见也最寒冷的冰,也能讲述一万年的故事,科考队员就针对海冰进行了专项研究。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今年3月下旬,我们在新西兰完成补给后,重新返回南极的罗斯海...
EBSD应用-孪晶分析——EBSD基础知识 - 天天要闻

EBSD应用-孪晶分析——EBSD基础知识

EBSD基础知识:EBSD应用-李晶分析。大家好,这里是中材检测科普讲堂。·1.形变李晶的识别。通过EBSD技术可以确定材料内部的李晶组织,李晶与基体之间存在特定的对称关系和取向关系。例如在立方晶系金属中,李晶与基体之间可能存在60°111
哈佛大学科学家解开了5.08亿年前奇异节肢动物的百年谜团 - 天天要闻

哈佛大学科学家解开了5.08亿年前奇异节肢动物的百年谜团

研究人员发现,“扩张头盔虫(Helmetia expansa)”有行走的腿和蜕皮行为,这改变了人们对其移动性和生长的假设。一个多世纪以来,寒武纪节肢动物扩张头盔虫一直是个谜。它于1918年被古生物学家查尔斯·杜立特尔·沃尔科特发现,最初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