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姑娘突然“白肺”,呼吸困难!这个习惯,很多人都做错了

来源:潮新闻

夏天的太阳毒辣辣,正是需要防晒的时候。

因为使用方便又有清凉感,网红产品防晒喷雾,成了不少爱美人士的心头好。

但近日,浙江绍兴一位20岁的姑娘,因使用防晒喷雾不当,竟查出“白肺”,得了急性过敏性肺炎。

患者肺部CT

对着面部猛喷

20岁姑娘查出“白肺”

6月17日中午,20岁的绍兴姑娘丽丽(化名)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她胸闷气急、呼吸非常困难。

丽丽男友随身携带的就是“肇事凶手”——一瓶防晒倍数SPF50+、12小时持久防晒的防晒喷雾。

丽丽的妈妈说,女儿日常非常注重防晒,中午打算和她一道外出吃饭逛街。为此,丽丽特地用上了新买的防晒喷雾,该防晒喷雾号称针对青少年、学生,想着小孩子都能用,丽丽就更加放心,出门前对着脸和脖子大面积喷射。

当时,丽丽一边和妈妈说话一边喷防晒喷雾,没有屏住呼吸,结果刚喷完就咳嗽不止,而且越咳越凶。

一个小时过去,她越来越感觉不舒服、呼吸越来越困难,于是前来就医。

急诊科童娅玲主治医师接诊了丽丽,经CT检查发现,丽丽的双肺呈现大范围白色样病变,报告提示“白肺”。

丽丽被诊断为“急性过敏性肺炎”,急诊专家对丽丽给予吸氧、激素抗炎抗过敏等对症支持处理后,急性症状得到缓解,她被收入呼吸内科病房进一步住院治疗。

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解释,此类“白肺”与使用防晒喷雾时吸入的有害物质有关喷雾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刺激诱发一系列过敏反应,从而导致广泛的气管、支气管乃至肺水肿,让肺部无法正常工作。

医生建议:

使用防晒喷雾

要避开眼睛、口、鼻等部位

陆远强主任介绍,“白肺”是指在胸部X片或肺部CT等影像学检查中,看到患者肺部呈现大范围的白色阴影。

急诊科接诊的“白肺”患者,多见于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有慢性病史或多种疾病共存的人群,往往是由于严重的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感染性炎症渗出等病因引发“白肺”。“小年轻”因吸入防晒喷雾变“白肺”的病例并不多见。

防晒喷雾成分复杂,含有各种防晒剂、光稳定剂成膜剂推进剂(丁烷、丙烷)等,使用者如果朝着面部直喷,一次性吸入气溶胶的量过大,含有化学成分的颗粒物/液滴不仅会通过口腔、鼻腔进入肺部造成肺泡损伤;还有可能诱发本身是过敏体质人群的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黏膜水肿等。

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明星们手持喷雾对着脸部直喷的场面让很多人效仿。

那么,防晒喷雾真的应该“怼脸喷”吗?

该如何正确使用防晒喷雾?

专家建议:

1. 使用防晒喷雾时应避免在狭小密闭不通风空间内使用,主要喷洒在身体上,与皮肤保持10~20厘米的距离;不能直接对着面部喷洒,一定要避开眼睛、口、鼻等部位,应将防晒产品先喷到手掌上,然后再在脸上涂抹均匀。

2. 首次使用前,可以把少量防晒喷雾涂抹在耳后、肘关节内侧等部位进行皮试确定无不适反应以后再进行使用;使用防晒产品后,若出现过敏或其它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3. 不建议儿童尤其是幼童频繁、大剂量使用防晒喷雾,用遮阳帽防晒衫物理防晒更为妥当。要避免在伤口、红肿或湿疹等皮肤有异常的部位喷洒、涂抹。

4. 防晒喷雾中常将乙醇丁烷异丁烷等易燃、易挥发的液体作为推进剂,也是打火机燃料里的主要成分。如果操作不当或在使用时突遇明火,极有可能引火上身。存放要避免阳光直晒,使用时远离火源、热源、静电、撞击等,避免将产品或使用完的空罐刺穿或投入火中。

【新闻+】

使用防晒喷雾稍有不慎

易“引火上身”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报道,记者购买的7款防晒喷雾产品包装上都印着几十种产品成分,作为消费者根本无从知晓这些专有名词代表什么。

分析软件显示,7款产品中大部分成分都是些保湿、抗氧化的皮肤调理剂和化学防晒剂。

此外,还含有丁烷、丙烷、异丁烷,它们在成分分析软件上被统称为推进剂。实际上,这是绝大多数防晒喷雾都含有的成分,也是打火机燃料里的主要成分。这就意味着,如果操作不当或在使用时突遇明火,极有可能引火上身。

消防员曾进行过实验。

用鸡腿模拟人的皮肤,在喷上防晒喷雾约5秒后,拿出点火器点火,此时鸡腿突然着火,还伴有滋滋的声响。

潮新闻·钱江晚报综合自潮新闻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江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此前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