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有息肉,上厕所或有信号,排便时出现4个症状,建议查下肠镜

近几个月来,张先生的排便频率明显增加,且出现了便血的情况。后来,不仅频繁上厕所,还伴有剧烈的疼痛,这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

于是他前往医院进行检查,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在张先生的肠道内有一个直径达5厘米的肿块。医生初步怀疑这是直肠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在了解张先生的病史后,医生得知,15年前的体检曾显示他肠道内有一个5毫米的息肉,当时他并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因此并未引起重视。


然而,多年来他从未进行过复查,这个原本只有5毫米的息肉竟然长大了10倍,成为了一个直径50毫米的病变。

医生对此感到十分遗憾,如果张先生在发现息肉后能够定期进行复查,或许就不会进展为癌症,但现在已经为时已晚。

01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指肠道内异常生长的组织,通常表现为突出于肠道黏膜表面的肉质赘生物。它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肠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有时会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不适。在临床上,通过肠镜检查可以发现并确诊肠息肉。

肠息肉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饮食、慢性炎症等。及时发现并切除肠息肉可以有效地预防肠道癌变。

对于肠息肉的治疗,需要根据其大小、位置、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常采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

02

肠息肉的发生跟哪些因素有关?

慢性疾病

免疫力低下、患有心血管疾病胃病、糖尿病等人,患上肠息肉的风险也会相对增加。据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患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风险比没有糖尿病的女性高出80%。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对于这些人群,应该加强定期的体检和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息肉,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有家族遗传史

结肠癌患者中,有10%到27%的患者,家里的确曾经有人患过肠癌。同样,如果家族里有患腺瘤性息肉的人,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危险也会相对较高。

中老年人更易患肠息肉

中老年人是肠息肉的高发群体,有关临床数据表明,四十岁以后长息肉的几率逐渐增加。

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病痛的源头。如果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肠道内的细菌和胆酸会发生相互作用,为息肉的形成提供有利环境。

相反,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和肉类的摄入,可以降低患肠癌的风险。这种饮食调整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避免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

03

肠道有息肉,上厕所或有信号,排便时出现4个症状,建议查下肠镜

1、排便频繁且急迫:这可能是由于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导致的,需要尽快就医以确定原因。

2、排便时疼痛:如果排便时感到明显的疼痛,可能是因为息肉导致肠道炎症或感染,需要尽快就医。

3、便血:如果在排便时出现血液,这可能是由于息肉导致的肠道出血,需要立即就医。

4、排便习惯改变:如果排便的频率、形状或颜色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息肉对肠道的影响,需要尽快就医检查。

请注意,以上症状可能不仅仅是息肉导致的,还可能是其他肠道疾病的表现。因此,建议尽快就医进行检查,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04

如何预防肠息肉以及肠癌?

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预防肠息肉和肠癌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摄入高纤维、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糙米等。限制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品,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2、保持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加强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肠息肉和肠癌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避免过度暴露于致癌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和辐射可以增加患肠息肉和肠癌的风险避。免过度暴露于这些物质,如避免过度暴露于太阳紫外线、避免接触化学致癌物质等。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肠息肉和肠癌,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建议从50岁开始,每5年至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5、关注家族遗传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肠息肉或肠癌患者,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