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味蕾的“味觉”来自哪里?

关注我,共同探讨我们的认知,共同探索我们的大脑,共同理解我们的意识。


《舌尖上的中国》

前两年火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真是画面优美,内容真实,视角独特。内容又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美食,大大吊起了国人的胃口,个个都是看着电视流着口水。

酸甜苦辣咸,都是我们的味觉体验,都是舌头上味蕾给我们的感受。


舌头上的味蕾分布

舌头上的味觉是分区的,比如舌尖能感受到甜味,舌头侧边能感受到咸味,舌根能感受到苦味,舌头侧部向中间的部分能感受到酸味。

辣味和其他味觉不一样,辣味实际上是舌头被撕烂了的痛觉。

味蕾是神经细胞高度分化的一种感受器细胞,它的表面有特殊的分子结构,能够和食物里面的化学物质,比如咸味的主要物质是食盐,食盐就是氯化钠NaCl,氯化钠在舌头上水解,变成钠离子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就能直接和味蕾结合,使味蕾神经细胞产生酶级联反应,把化学信号转换成神经脉冲信号,通过味觉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味觉神经中枢,这样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咸”的感觉了。其他的味道和这个是同样的道理。

神经网络

那么我们更深一步思考,“咸”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咸味是盐本身就有的味道吗?

味蕾传输到味觉神经中枢的是神经电脉冲,本质上都是电信号,电信号是没有“酸甜苦辣咸”这样的特性的。

味觉神经中枢是一团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之间有树突轴突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和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能够对不同的输入进行分类,最重要的是神经网络中有一些细胞可以给分类后的信息做标记,把他们标记成“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记号。

幻觉

最后大脑把这些标记的电信号想象成各种不同的味道,告诉自己,这个味道是“酸”,那个味道是“甜”。

味道的概念和体验都是神经电信号,都是神经网络幻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