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

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孤独症患者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经过许多年以来的倡导和宣传,公众对孤独症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知道孤独症并不代表对孤独症有正确的认识,接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一直说孤独症是一种不同,也是一种残疾,更是一种障碍。而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的不接纳、不包容甚至排斥造成的。

当偌大的校园容不下孤独症儿童一张书桌,当新少年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当亲人不在,成年孤独症人士无依无靠,接纳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倡导的过程。

孤独症作为相对于"社会正常人"的"神经发育偏差"大框架下来说,也许欣赏甚至感谢他们的存在也不为过。就像有个"神经正常研究院"调侃说的,所谓的"社会正常人"就是"神经正常综合症"人士。他们表现为"无法容忍特立独行、以及经常性的说谎欺诈"。为了达到目的,为了流量变现,不断刷新底线,不择手段等等。

和这样的"社会正常人"相比,孤独症人士不管能力如何,他们大部分至少是诚实和善良的,不会"社会正常人"那种尔虞我诈,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去欣赏。

汉斯.阿斯伯格纳粹德国服务,将阿斯伯格人士诊断出来,作为对社会没有价值的群体而消灭,到如今媒体报道的不断发生的残害孤独症儿童的事情,生存一直是孤独症群体的一个挑战。普通儿童家长拉横幅抵制孤独症儿童入学,社区居民拉横幅抵制孤独症家庭入住。

"社会正常人"祝"圣母婊世世代代生孤独症"和孤独症家庭最终是"一群穷鬼带着一群傻子",南方甚至某地出现"孤独症清零"这样的噱头。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孤独症群体的的确确是在苟延残喘。

对于孤独症群体,对于所有神经多样性群体,他们的茁壮成长,他们的成功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的态度。他们当然可以也应该努力,可以也应该抗争,但是他们的成功更多的是整个社会的选择。是整个社会的态度。

今年3月,为了给大龄孤独症患者寻找"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的有效途径,我最崇拜的"公益大叔"连祥工老师携18岁的孤独症儿子吴朋阳联合多家社工机构、康复机构、助残志愿服务组织发起了"关注孤独症鹿邑一郑州走播倡导暨河南省首届社工关爱孤独症宣传月。

3月20日至4月20日的大型公益活动,3月20日在周口鹿邑县AAAA级景区明道宫弘道苑正式启动。3月30日在郑州大学南校区体育场隆重举办"2024年关注孤独症点亮蓝色全国联跑(郑州站)大型公益活动"。活动现场启动了"N+1大龄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

在此,我发出如下倡导:我们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动员N多力量,广募善款,给予"N+1大龄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帮助更多困难孤独症家庭。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注孤独症,关爱星星孩子,你我同行,谢谢您奉献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