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抑郁患者,6、7岁的孩子会抑郁,80、90岁的老人也会抑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常见疾病,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为18%。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我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早前有专家预计,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抑郁症并不是我们通常经历的坏情绪。然而,当人们面对负面情绪,往往倾向于将其压抑在内心。
中国网民抑郁症调查报告显示,当情绪长期低落时,47%的人选择独自一人默默忍受,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内心。而这种情感压抑,往往会致使人们陷入抑郁状态,甚至引发抑郁障碍。
今天我们就想和大家谈谈关于抑郁症的四大真相。
抑郁症不仅仅是情绪发作
对于抑郁症而言,低落、不开心,只是疾病下的一种症状表现而已。抑郁症典型的“三低”症状包括情感、思维、行为三大症状群,它们都是抑郁症的基本症状。
患者会感到思考能力比以前“笨”多了,“脑子就像一部生锈的机器,开动很困难”。精神运动方面,患者会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足,不想说话,语音低沉缓慢,行动减少,不想动,甚至懒于梳洗打扮。
在情绪低落的基础上,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各系统的不适。运动系统出现持续的疲乏无力,精力不足;呼吸系统出现咳嗽,哮喘,气短,气紧;循环系统出现胸闷心慌,心悸;免疫系统出现抵抗力下降;神经系统出现失眠或睡眠过多,头痛,头晕,记忆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思考困难;消化系统出现口中无味,恶心,腹胀,大便次数多,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泌尿系统出现小便次数增多,尿急;生殖系统出现阳痿,闭经,性欲下降。有的患者还出现各种慢性躯体疼痛(牙齿痛、颈项痛、背痛、腹痛、腰痛、关节痛等)。
乐观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发生于任何一个人,不论地位、种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或文化程度如何。“爱笑”“乐观”并不能保护一个人不得抑郁症。目前没有研究发现,笑或者乐观的人更少得抑郁。
有资料表明,约1/5 的人一生中会出现中等程度或严重的抑郁,其中女性比男性多2~ 3倍,几乎1/4 的女性罹患抑郁症。与此相对,男性仅1/10,但男性自杀的危险更高。专家们认为,如果并考虑轻度的、未被诊断的抑郁症,则具有抑郁症状的女性会更多。重度及复发的抑郁患者中男女数量相似。
抑郁症可以不吃药,但不能不治疗
确诊抑郁症后,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及经济状况,建议接受心理治疗、服药或者在服药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
如果实在不想吃药,可以勇敢地把这个顾虑表达出来,或许还能告诉你一些服药之外的治疗选项,比如经颅磁刺激、认知行为疗法等等。
总之,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唯独不建议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变治疗方案,等它自己好。
抑郁症不一定会导致自杀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沮丧、忧伤,不愿与外界接触,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生活绝望、迷茫、没有目标,所以患者时常感觉生活没有意思。若长期的精神、心理、环境因素刺激,超过患者所能承受的心理负荷,患者才会有轻生的念头,甚至是行为。
关注健医园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摘自《抑郁焦虑防治必读》 主编:刘泰 何干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