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是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在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一文引发了很多人的注意。
繁忙紧张的都市生活,高节奏的工作压力,情感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让抑郁症成为了当今危害人群最大的疾病之一。抑郁症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词。据数据统计,全球预计有3.5亿抑郁症患者,也就是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1个“隐藏”的抑郁症患者。
01
抑郁症≠心情不好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综合征,以持续心境低落、行为及认知异常等主要病症。患病率、复发率、自杀率居高不下,难以治愈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沉重负担。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目前大部分患者发病是因为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低于正常范围。
02
抑郁症传统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令人失望的是,十年间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
03
干细胞开启抑郁症治疗新世界
近年来,干细胞在治疗脑瘫、脊髓损伤、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证实干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为利用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特性,为很多不可治愈的神经性疾病带来了新的方法。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是颅内海马的萎缩,体积明显减小,因此输入干细胞的疗效,缘于干细胞再生出新的海马细胞,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疗效明确,干细胞使每个适合的患者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04
干细胞治疗抑郁症相关案例
一项临床试验研究对象为25-60岁的难治性抑郁症女性患者,符合重度抑郁症临床标准的复发性抑郁综合征,且抗抑郁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反应。
研究将对象分为两组,治疗组13人,对照组3人。治疗组每隔一周输注一次浓缩脐带血细胞,共4次,单次细胞剂量是2.5x 10^8。对照组则输注经过相同处理和冷冻的外周血白细胞,两组都同时接受标准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 Beck抑郁量表评分对比
治疗结果显示:抑郁症的情感减退虽然并没有被完全逆转和缓解,但患者病情有所改善,表现为出现乐观态度,及更生动的面部表情。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HDRS-17评分上无显著差异,尽管在治疗中有小幅度波动,但治疗组始终保持在中度抑郁范围,而对照组则在6周时就回到了初始水平。
△ MCCB评分对比
研究也证实了干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其旁分泌作用,通过代谢和心理刺激作用在临床上表现出来,促进患者对基础神经药物治疗的反应,同时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再生功能,可以有效修复受抑制的神经细胞,激发它们活力。
干细胞在抗抑郁症的治疗中展现了良好效果,这无疑为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难治愈性神经免疫疾病提供了潜在有效治疗方式,相信随着干细胞技术的成熟,它将会涉及越来越多的疾病领域,成为难治性疾病的“新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