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二十三)

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达我对生活的态度


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个体心理学派与阿德勒说过,当他开始想找出梦的意义时,他感到很困惑。


因为他看到,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互相对立的,实际上,梦和生活中的其他动作、表现是一致的。


如果白天我们在专心致志地追求着某种优越感的目标,我们在晚上也会如此。每个人做梦时,都好像在梦中有一个工作在等着他去完成一样,就好像他在梦中也必须要努力地追求优越感一样。


我们做什么梦来源于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同时,梦也有助于我们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巩固。有一个事实能够帮助我们澄清梦的目的。我们做梦,但是醒来后,我们常常会忘记梦里发生的事,不留一点痕迹。



但这是真的吗?真的什么也没留下吗?


其实不是的,我们还保留着梦所带来的许多感觉。梦中的景象已经消失,对梦的了解也不复存在,所以留下来的只有许多感觉。梦的目的就在于它们引起的感觉,梦只是引起这些感觉的方法和工具之一。


梦的目的就是留下感觉。一个人产生的感觉一定会和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梦中的思想和白天的思想之间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简单来说,它们的差异仅在于,做梦时人的思想暂时脱离了现实的场景。


然而,也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当我们睡觉时,我们仍然和现实保持着接触。如果我们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我们很可能就睡不好觉。



睡觉时,我们能保持身体的协调,以免掉下床来,这件事实可以证明睡眠和现实的联系仍然存在。尽管街上十分喧闹,母亲依然可以安然入睡,可是她的孩子稍有动作,她就会马上醒过来。


即使是在睡眠中,我们也和外在的世界保持着接触。在睡觉时,我们的感官知觉并没有完全丧失,只会变弱,从而导致了我们和现实的接触也不是那么紧密了。


当我们做梦时,我们是独处的,社会的要求不再紧紧地跟着我们,我们也不必一丝不苟地考虑自己所处的环境。睡眠只有在紧张被消除,而且现实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后,才不会受到干扰。但做梦,是对安稳睡眠的干扰之一。



也就是说,在还没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在睡眠中的我们仍然会受到现实的不断压迫,并且让我们感到为难,因此我们才会做梦。


梦的目的就是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难题。现在,我们可以把研究的焦点转移到,我们的心灵是用什么方法来在梦里解决问题的。因为在梦里我们不用考虑到整个现实情境,问题看起来就简单得多了,而且我们寻求的解决方法对我们本身也没有太多的要求。


梦通过与生活方式相契合,能引起和生活方式相符的感觉。因此,梦的目的就是让生活方式不受现实的限制。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个有趣的灵感,那就是,如果有人面临着一个他不希望用常识来解决的问题,他就会用梦所引发的感觉来坚定自己的态度。


乍一看,这好像和我们清醒时的生活互相矛盾,但事实上,二者并不矛盾。



梦也能引起和我们清醒时完全一样的感觉。如果有个人遇见了困难,但不希望用他的常识,而是想继续用他那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他会找出各种理由来维护他的生活方式,以证明它的合理性。


比如,如果他的目标是不劳而获,他不想工作,不想努力,也不想对别人做出贡献,那么赌博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机会。


虽然他知道有许多人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可是他仍游手好闲,希望能侥幸致富。


那么,他在梦里会怎么做呢?他会满脑子想着钱,在幻想中为自己勾勒出一幅暴富后的景象,比如,买汽车,过上让大家都羡慕的奢侈生活。


这些幻想更加激起了他的赌博行为,于是他便抛弃了常识。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更为常见的情况中。如果我们正在工作,这时有人告诉我们他看了一场很好的戏剧,我们就会想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到剧院去看戏。



当一个人坠入爱河时,他会想象两个人未来的景象,假如他真的喜欢对方,他想象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他感到悲观,他想象的未来的景象一定也是黯淡无光的。


但是,无论如何,他总会唤起自己的感觉,而我们也能从这种感觉来分辨出他是哪一类人。


但是,如果在做梦之后,我们除了感觉以外,什么都没有留下,那梦对常识会有什么影响呢?梦是常识的敌人。我们会发现有些人不愿被他们的感觉所欺骗,他们更乐于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事。这种人很少做梦或根本不会做梦。


还有一些人,他们喜欢背离常识,不愿意用正常而且有用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常识是合作的一个方面,但是合作能力不强的人通常不会喜欢常识。这种人经常做梦。



他们怕自己的生活方式会遭到批评,他们希望躲开现实的挑战。我们可以断言:梦会把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他当前遇到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也是一个人不愿意对生活方式做出改变的一种尝试。


生活方式是梦的主宰,它一定会唤起个人所需要的感觉。我们在梦里发现的每一件东西,都可以在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病征中发现。无论我们做梦与否,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是梦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支持和维护。


如果这种观点是对的,那么,我们就在了解梦的路上迈出了全新而且最重要的一步。在梦里,我们欺骗着自己。每一个梦都是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它的所有目的就是制造一种让我们准备好解决某个问题的心境。



在梦里,我们会看到和一个人日常生活完全相同的人格。我们还会看到他会让自己的心灵感受到白天也会体会到的各种感觉。假如我们的观点是对的,那么在梦的结构或在它运用的方法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自我欺骗的现象。


事实上,我们发现了什么呢?我们发现了一个人对梦中景象、事件、意外事故的选择。我们之前也提到过这种选择。当一个人回顾过去时,他会把他经历过的景象和故事重新改编。


他的选择是有倾向性的,他会从记忆中选出的是那些能够支持他优越感目标的事件。同样地,在梦的构成中,他也只会选出和他生活方式一致,并且,能通过他的生活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事件。


这种选择是生活方式和遇到的困难建立联系后产生的结果。在梦中,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独断专横的,要解决现实的困难,必须借助常识,但是生活方式却坚持不肯发生改变。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个步履不停的写字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