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思维与思维陷阱系列之五:“认知失调”与“灰度思考”


人的难受,很大程度上来自“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指的是同时持有两个相互矛盾、彼此不协调的观念而备感压力。

比如,你很喜欢抽烟。可是烟盒上明明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甚至导致癌症风险。这时候,你心里一定会很纠结、很别扭、很难受。

怎么解决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让自己心里舒服一些呢?

办法只有两个:要么停止抽烟,要么改变认知。

你会想,那谁,抽烟一辈子了,现在都九十了,还不是活得好好的。还有那谁,一辈子没抽一支烟,结果得了肺癌。

如果我们心中的认知全都相互协调一致,我们就会觉得心里舒服。如果认知是矛盾的,我们就会感到难受,进而想办法做出调整。本能的反应就是给自己找借口,好维持内心的平衡,让自己心里感觉更舒服一些,这叫“自利性扭曲”。

认知失调往往来自于上一篇所谈到的“证实偏差”和“参照系”局限。一旦你开始认真审视你可能陷入的“认知偏差”,离开你狭隘的“参照系”,寻找证实偏差和认知失调,很快就会发现,它们往往就包括在自己既有的观念中。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个战术思维模型能帮你克服根深蒂固的“证实偏差”和“参照系”局限,

首先,不妨试试“灰度思考”

对于一件事,大多数人都是立刻做出判断,判断两极分化。也就是说,他们会下意识地将事物分成好或坏,对或错,黑或白,朋友或敌人。但是,真正的智者却能看清某种情况中固有的灰色地带。

“灰度思考”的本质在于:在你穷尽所有相关事实和论据之前,不要对某个事件形成自己的最终看法。作家菲茨杰拉德说过:“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要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第二个有助于你消除“证实偏差”的思维模型是“魔鬼辩护人”。

“魔鬼辩护人”意味着站在反方立场,就是你根本不同意的那个观点。你要让他充分发言,并且认真倾听,试着从他的立场去理解。

正如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我不比对方更了解他的论点,就绝不允许自己发表任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