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抗拒心理—-如何改变一个人

你好,我是编程魔法师,欢迎来到师享空间,这个频道是关于读书心得和自我成长的频道,和我一起学习吧。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如何改变一个人,作者是约拿博格。

相信每个人都有想改变的事物,但并不是每次都很成功。往往使出了浑身解术去说服、提出一堆证据,但对方就是不愿接受。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

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太过专注于自己想要的结果,却没有考虑到对方为什么不想改变。本书举出5个妨碍人们改变的关键路障,只要能成功移除,就像是使用了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一样,能让改变更容易发生。 ⁡

障碍1. 抗拒心理 人们喜欢享有自主权和选择权,不喜欢受他人摆布,若被命令或说服会产生抗拒心理。 给予对方选项或诱导,允许人们自己作主,鼓励他们说服自己。 ⁡

障碍2. 敝帚自珍效应 基于惯性,人们倾向维持现状,讨厌改变带来的不适。 利用“损失规避”的心理,与其强调改变带来的好处,不如让人们看到不行动产生的成本,会更容易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敝帚自珍效应也让我联想到对于人生的态度,虽然维持现状看似没有损失,但当别人每天都一点一滴在进步,而自己仍原地踏步时,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

⁡ 障碍3. 距离 受到“确认偏误”的影响,人们偏好吸收符合原有观点的信息,而远离自身立场的讯息则落入“拒绝区”。 应循序渐进,将大要求拆分成可达成的小要求;或是借由深度游说,找出人们的共同经验,并以此为支点转换立足位置,再一步步将信息推进到“接受区”。⁡

障碍4. 不确定性 人们讨厌不确定性,当改变的不确定性越大,会让人们越容易维持现状。 透过降低前期成本(例:免费试用、免运费),或是减少后期阻力(例:宽松的退货政策),可降低使用门槛,消除不确定性。 ⁡

障碍5. 佐证 一个人的意见或许没什么力量,不足以让人采取行动,且需克服转换问题(别人的经验套用在自身的可行性)。 找出更多佐证,让证据的管道更多元,出现时机更密集,使影响力增加。 ⁡

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改变他人的方法,也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非常喜欢作者流畅易懂的文笔和丰富有趣的小故事,有点像是在看老葛的作品,阅读过程十分痛快,同时也会引人反思。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另外记得订阅我的频道,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