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焦虑


写在前面:

《我和我们》系列,成员介绍:本我-小本本、自我-自自、超我-大超超

本我---以追求享乐为原则行事、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以道德准则行事

小本本:大超超,我看见隔壁小新放暑假了,我也好想好想出去玩鸭,我们说走就走,一起去寻找诗和远方吧。

大超超:冲动是魔鬼,你不能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让他人替你负重前行!

自自:我也身心疲惫,好想休假去山里,远离人群、高楼大厦、勾心斗角,可又不得不工作还房贷、挣生存费……

最近公司开始降本裁员了、听说外面的大厂已在持续滚动裁员中……..

再1周爸妈就来了,去年说好的要带他们出去旅游一圈……..

上周谈的那个新合同结果还没确定呢……… 这一切都让我好焦虑啊。

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情绪,它可以附着于各类事件、也可以传染/传递给各种人群。如何认知焦虑?如何与焦虑健康共存?如何调节焦虑?这是自我探索的一个主题。

一、焦虑的本质

焦虑是紧张、不安,优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它源于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为争夺有限心理能量而引起的冲突。焦虑,是一种防御机制,其作用是向自我发出危险信号,以便自我采取对应措施。

二、焦虑的分类: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根据焦虑与自我的三种依赖关系,将它分为三类: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

1.现实性焦虑:因存在于现实环境中的危险和威胁而产生的焦虑,它与真实威胁的程度成正比。如校园霸凌、裁员、即将来临的公考等。

2.神经性焦虑:因常常害怕本我不能控制本能冲动而导致不良后果时产生,同时表现出外在的应对性行为或症状(如紧张、逃避等),它通常的表现形式有游离性焦虑、恐惧症、惊恐症

3.道德性焦虑:因源于对自己良心的恐惧、或做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时,惧怕受到惩罚而体验到的罪恶感、羞耻感、愧疚/内疚感等,它是因超我约束而产生的焦虑;

三、调节办法

焦虑不全是坏事儿,它通常会带来两种反应,战斗或逃跑,一般的焦虑可以激发潜能创造高绩效或躲避伤害;过度的焦虑则会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如躯体上的胃痛、神经性头痛、咽喉痛、失眠、食欲降低等。

掌握了自我调节小技巧,可适当缓解焦虑,调整自我心理状态,免受情绪伤害:

1、接纳焦虑,给它设置一个专门焦虑的时间----30分钟-1个小时:

在此时间内,可以自由联想把自己焦虑的事情描述出来,讲出来或者写出来,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无意识意识化,当你真正思考、描述焦虑时,你会发现很多焦虑的是虚无缥缈的未来,或是过去事情的影响恐慌;

2、进一步具体化焦虑:

将已列出的焦虑源事件,列出计划,具体化到行动方案、现有资源准备、责任人、计划周期、预算等,当你具体化焦虑事件后,你会发现你可能已迫不及待沉浸在行动方案中,忘记了焦虑;

3、专注当下:

列出未来、过去两类事件,暗示自我未来未至、过去已逝,将注意力转移至当下能解决的问题上,最好是从简单/轻松的事情开始行动,手不能停,先易后难,用简单的成果,提升自信,缓解焦虑。

不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