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抑郁症合并有进食障碍的致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案例

15岁的晓琳(女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了精神科,进门后医生就注意到晓琳一直紧紧地抓着自己的衣服角,一说话就泪流满面甚至哭的上不来气,而且几乎没有什么眼神接触,说话非常少回答问题也只是用几个简单的词语,而且声音也很小。


根据孩子母亲的描述,晓琳一直以来都是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自己和孩子的父亲一直在外地上班,平时只能语音视频联系。但最近老师联系自己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不太适合在校学习,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经过进一步和孩子父母沟通得知,晓琳目前不仅有明显的抑郁情绪症状,而且还伴随有严重的进食障碍,有些时候一天只吃一个面包。

从行为上能感觉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并不是很亲密,而且还很拘谨害怕,因而在征求晓琳意见,医生慢慢取得孩子的信任之后,与晓琳单独谈了很久。


原来,晓琳性格非常自卑,因为爷爷奶奶一直想要孙子,所以平时对晓琳的言语中处处充满了嫌弃,每次学校要缴纳什么费用或者是自己想要学习其他的兴趣班时,爷爷奶奶的回答总是“女孩子学那么多有什么用,长大了还是要嫁给别人家,不要白白花那么多钱!”

而之所以与父母关系不好,是因为一年时间见不了两三面,而且即使打电话也只不过就说几分钟,而且每次打电话父母总是会责怪晓琳不听话,惹爷爷奶奶生气。而母亲更是每每都会说晓琳长得胖,像个牛犊,现在就这么胖以后都不好找对象等。


所以晓琳从内心里就很痛恨这个家,恨自己为什么会生在这样的家庭,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有好看的容貌和身材,她觉得如果自己有一天能变瘦变好看是不是爸妈就会多喜欢自己,爷爷奶奶也会减轻一点对自己不是个男孩的抱怨。


所以她开始变得极端,减少吃东西,而且有时候当着爷爷奶奶面吃了很多之后自己跑到厕所扣吐。



从上述的案例可见,抑郁情绪和进食异常,都有可能与心理创伤有关联,而且从临床上来分析60%以上的抑郁症合并有进食障碍的患者都遭遇过创伤性的事件。


因此,基于此特点,在对这种类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辅助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跨越创伤也许才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也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抑郁症,它是一类以情绪、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类疾病,有关调查显示他的终身患病率在3.1%左右,而且还经常合并有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以及进食障碍等问题。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遗传基因、孕期感染、大脑结构异常、免疫因素、性格、后天环境、成长经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情绪持续低落、自我价值感降低、兴趣减退或者丧失、情感淡漠、思维语言以及行为障碍、睡眠障碍、还会伴随有头晕头痛胸背难受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主要是指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和体型过度关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暴食障碍等。


进食障碍的主要发病原因:遗传基因、神经生物学因素、个体心理因素、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

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为患者会刻意限制饮食、过度运用、滥用减肥药药物利用抠吐催吐等减少身体能量的摄入,从而减轻体重,即使身体明明已经非常瘦,但还是觉得自己很胖想要减肥。


神经性贪食:主要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冲动性暴饮暴食,进食量会明显大于正常人很多而且进食速度非常快,而后又会通过催吐过度运动和药物等方式避免体重的增加,在临床上有30%-80%的贪食症患者曾经患有厌食症。


抑郁症合并有进食障碍的问题,在青少年以及年轻女性中比较多见,而且多与曾遭遇的容貌、身材等创伤性事件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当出现此问题时应该积极就医接受治疗,而且多应采用药物辅助心理治疗的方案,单纯药物治疗很难达到效果,有些情况可能也不需要介入药物治疗单一的心理治疗就可以达到效果,但还是要结合患者的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心理建设,不要对人有那么大恶意,尤其应该注意减少对他人的评头论足,每个人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要允许不同美的存在。个体也要努力提升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从内心里接受自己好好爱自己,这样即使外在环境多么恶劣我们也能保护好自己!

来恩恩心理APP了解更多精神心理健康知识,自助测评,在线倾诉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