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如同射箭,我们却选错了箭靶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下的学习,那就是焦躁。焦躁这个词语是可以拆解为两个方面的:一是焦虑;二是狂躁。我们在面对当下的学习的时候,并不是安静从容、淡然不迫的。我们常常是一种患得患失,或悲或喜,焦虑与躁狂情绪相交替的状态。

  究其本质,是因为今天的学习绑上了太多的利益。我们的学习太过于功利化了。但是我们可能很少去思考,为什么功利化的学习会使我们变得焦躁呢?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从《论语》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解答。

  书中孔子常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其实生活中的孔子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在武艺方面,孔子最为擅长的是射箭。射箭也是孔子最为倡导的一项体育运动。《论语》中,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礼记.射义》中也记载了孔子对于射箭的感悟:“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矣。”孔子应当是从射箭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其中就有许多是关于学习的。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练习射箭的过程。在练习射箭时,我们需要齐备很多的条件,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要射的那个箭靶在哪里。只要箭靶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勤加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基本上都能够命中箭靶。

  但问题是我们当下学习中的箭靶是有问题的,我们不是在射箭靶子,而是在射由箭靶子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能够射中箭靶影子吗?当然也是可以的。但箭靶影子的特点是,它是随着太阳的移动而不断移动的,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一时命中了,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便狂喜不已。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原先命中的影子又偏离到了别的位置。这时候,再想命中,就需要重新寻找新的目标。再命中,再位移,再瞄准,再命中,再位移......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产生一种不可掌控感。久而久之,内心也会变得焦躁起来。

  怎么可以打破这个循环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重新调整我们的学习目标。找到真正的箭靶子,而不再瞄着箭靶的影子练习射箭。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明白,什么是学习中的真正箭靶子,什么是学习中的箭靶影子。《论语·子张》篇,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子夏说:"各行业的工匠要〔整天〕在作坊里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君子要〔终身〕学习达到实现道的目的。”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论语》中所提倡的学习,它瞄准的箭靶子是道。但当下的学习的瞄准的箭靶子却是种种功利。

  《论语》中所倡导的学习并不排斥功利,只是认为实现了道义,自然也会获得功利。《论语》中的孔子是这么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孔子经常会跟弟子们讲,你们好好地以道为箭靶练习射箭,不用担心得不到功名利禄,在你以道为目标练习射箭时,功名利禄已经在向你们靠近了。我倡导的君子学是不以功名利禄为学习目标,却可以自然得到功利的学习。

  孔子看到了道义与功利有着一种形与影的关系。一旦我们命中了道义的箭靶,无论太阳怎么移动,我们的箭也始终命中着箭靶影子。也就是说我们一旦获得了道义,并同时获得了种种功利。孔子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但是他所讲的学习理念同样是适合我们的。只是很可惜,今天的太多人已经不读《论语》或读不懂《论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