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自然和谐、全球变暖和能源等环境问题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期接连发生的澳大利亚山火、新冠病毒爆发、石油价格暴跌等重大国际事件更是不断敲响着警钟。
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注重降低碳排放、携手面对气候变化。
能源消耗中,居民家庭增长的比例正在逐渐提高,正在慢慢成为主要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目前生活能耗占全球能耗总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30%。
从中国国情来看,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进而将推动中国能耗总量的不断增长。
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最高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
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居民用电行为被认为是减少居民用电的两个主要途径,前者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
尽管能源效率技术的进步可以在满足消费者相同需求的同时减少电力消耗,但它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反弹效应”。
全面贯彻落实全民节能行动理念、注重生活节能不仅需要关注传统的家庭居民能源消费,还需关注其他居民类型的用能群体。
其中学校宿舍、单位宿舍、公租房等同辈群体生活情境下的“室友”关系居民,能源消费模式区别于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群体居民。
此类居民通常共同生活人数在两个或以上、共同付费用能且地位平。
能源消费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能源消费能耗的不同,责任分散、费用均分导致出现用能懈怠,该群体能源消耗量不容小视。
综上所述,我国同辈群体居民生活情境下的节能潜力很大,因此有必要探寻价格低廉效果良好的信息干预方式进行干预。
群体生活情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能源消费方面心理会较家庭层面发生变化,责任分散、费用均摊导致出现用能懈怠,用能弹性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基于此,研究群体生活情境下同辈群体节能干预措施对于政府引导居民节能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结论
研究是以真实的能源消费为场景开展的现场实验研究,基于认识失调理论、社会懈怠理论以及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
利用近年来衡量政策效果的经典方法,通过将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分析相结合,以三重差分法作补充。
验证了内疚信息干预对实际节能行为的当期影响以及后续影响,同时将个人内疚和群体内疚的后续节能行为进行了横向对比,试图探究最优内疚信息节能干预策略。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激发群居居民的内疚感能够有效促进居民节能行为的发生。
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三组实验组整体而言对用电量的影响显著为负,且各个实验组个人内疚组、群体内疚组、节能提示组都对群体节能效果有正向影响。
因此,利用内疚信息对群体生活情境下的同辈群体进行节能干预是可行的。
(2)在三组实验组对居民节能效果的横向对比中,个人内疚组效果最好,节能提示组效果次之,群体内疚组效果最差。
研究通过运用双重差分法,分别将三个内疚信息干预实验组进行两两比较,试图探究最优内疚节能干预政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在同辈群体生活情境下,以常规节能提示为参考基准,激发个人内疚能够起到强化居民节能行为,而激发群体内疚则会弱化居民节能行为。
(3)内疚信息干预带来的节能效果具有时效性。
研究发现,在干预实验结束将内疚海报撕取之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宿舍用电量在统计上不再具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内疚感与其他情绪相似,是具有动态性的。
若不能持续激活内疚感,在同辈群体生活情境下的居民节能作用将消失。因此在利用内疚情绪进行节能干预时要注重持续性。
(4)同辈群体客观特征能够调节内疚信息干预对居民节能行为的影响。
研究运用三重差分法,分别对性别、过往用能水平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并通过自体抽样1000次检验来进行分组检验。
研究发现:
①个人内疚对于男性和女性都具有节能效果,而群体内疚只对男性有节能效果。
②个人内疚对于过往用电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宿舍都具有节能效果,而群体内疚只对过往用电水平高的宿舍有节能效果。
③个人内疚对于过往年级高低的宿舍都具有节能效果;而群体内疚对低年级的宿舍节能效果更好。
针对不同同辈群体居民可进行定制化内疚信息干预策略,有助于节能行为的发生。
管理启示
研究以同辈群体生活情境作为研究情境,探究了内疚信息干预对于居民节能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后续行为影响,拓展了居民节能行为的研究范围。
同时,研究的研究结论亦可延伸到营销管理,为商家营销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全民节能的启示
结合研究结论,研究对深入贯彻全民节能行为从内疚信息干预角度提供如下政策建议:
(1)根据激发内疚感能够促进同辈群体居民节能且具有时效性这一研究结论,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进行群体生活环境下居民的节能引导时,包括学生宿舍、单位宿舍以及出租房。
甚至对于一些公共用电、公共用水的场所,如办公大楼、高校教室、小区公用区域的节能引导时,都可以从内疚的角度出发,进行内疚海报持续张贴。
不仅能够有效地避免浪费用能现象的发生,而且具有成本低廉、易操作、可复制性强的特点,建设节能高校、绿色公租房、绿色办公区以及绿色社区。
以此更好的响应国家全民节能的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个人内疚比群体内疚更能够促进群居居民节能行为的研究发现为节能干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依据研究,从个人角度出发比从集体角度出发更能够弱化居民责任分散意识、避免居民发生用能懈怠、促进居民节能行为。
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引导居民节约用电时要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人责任,避免造成用能“搭便车”现象。
(3)在运用内疚信息干预时,要根据群体客观特征进行定制化内疚信息干预。
依据研究,个人内疚应用的范围更为广泛且效果更好,但群体内疚也在一定的群体客观特征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针对不同的群体特征合理的选择内疚信息干预才能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营销管理的启示
研究的相关结论亦可扩展到营销管理领域,为商家营销商品特别是绿色消费产品提供一定的营销实践建议。
(1)消费者内疚一直以来也是营销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验证了消费者内疚在用能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
根据研究研究结论,商家在进行相关绿色产品营销时,可从内疚的角度出发,提高营销效果。
(2)个人内疚在促进居民节能行为发生的效果要优于群体内疚。
根据此研究结论,商家在利用内疚情绪进行绿色产品营销时,如广告设计、宣传片制作等,要更多的从个人内疚的角度出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而不是模糊责任边界。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研究主要采用了现场实验的实验方法,以大学生对象作为样本群体,探究群体生活情境下内疚干预对同辈群体节能行为的影响。
但必须指出的是,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1)研究对象的普适性研究的主要研究群体为群体生活情境下的同辈群体,在研究中选取高校宿舍作为代表样本。
虽然大学生是同辈群体的典型代表,但由于大学生经济不独立性、高度同质性,可能会导致其用电思维以及生活习惯与其他同辈群体不同。
未来可面向其他群体进行进一步验证,以次拓展外部效度。
(2)研究内容的局限性
第一,由于在实验前可以衡量的动态数据较少,无法满足双重差分分析的数据要求,在中介效应分析上缺少数据支撑。
因此没有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无法深入揭示内疚信息干预对节能行为的影响机制,因此研究仅探究了群体生活情境下内疚信息干预对节能行为的直接效应。
根据社会懈怠理论,评价顾忌或许能够起到良好的中介效应,自我效能感也可能发挥着中介作用,未来可针对这两个变量进行探究。
但可能需要考虑心理变量动态数据的可获性或采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
第二,研究仅仅探究了群体客观特征在内疚到节能行为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心理变量,群体关系、群体认同感等都是良好的切入点,未来可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