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改变想法上应对焦虑症

2023年01月17日18:51:03 心理 1524

上一篇文章从行动方面分享了如何改善焦虑问题,今天分享从思我维层面上如何改变我们的一些想法,进而改善焦虑。那么改变哪些想法呢?

第一个需要改变的想法,就是我们要接收恐惧,而不是总想要战胜它。大家总觉得我很脆弱,我很糟糕,我一定要战胜它,我要成为一个强者。没有人能够战胜恐惧,就算是英雄也无法战胜恐惧。英雄是内心恐惧,但如果需要他做什么他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去做的人,这才叫英雄。

第二个想法,不要期望自己成为社交小天才。没有必要八面玲珑,没有必要非得获得所有人的赞誉,减少对自己的价值评判。什么叫价值评判?比如你对自己说你很糟糕,你不像样,你没有自控力,你是一个没出息的人……凡是给你自己下定义的,叫作价值判断。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我没有做好”,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我是一个失败者”这就是价值判断。我们尽量不要给自己做价值判断,也不要轻易给孩子、给家人做价值判断。

第三个,别被“假警报”吓到。有的人有身体恐惧症,比如心脏难受了一下,他就会觉得完了,要出事了,会不会是心脏病……很多人会有这种“假警报”,不要被它吓倒。

第四个,减少毫无帮助的检查。有的人去医院检查的次数过多,当然我们不是说你不要去检查,如果你已经被医生劝说了,说你不要来怎么频繁了,这个时候不要再去做更多的检查了。

第五个,要学会重讲自己的故事。我们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情况,举例子来说,很多人上台演讲会觉得焦虑,为什么?因为我们会讲三重故事:第一重是未来的故事,比如今天演讲没讲好,完了,未来没希望了,职称评不上了,这是对未来的过度想象。第二重是观众的想法:大家会怎么想?大家会怎么看我?大家会怎么评价我?第三重是对于自己过去的后悔:我如果能够再放松一点,如果能够再……给我们施加压力的就是来自过去、未来和对他人的考虑,这就是三重奏。我们不妨重新好好想一下,如果你坐在台下,看台上那个人讲坏了,你是什么感觉。其实无所谓。你如果能够真的重新讲关于过去、未来、观众的故事,.一个演讲就能够判断的,而且也会有观众觉得挺好,还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不好。所以,如果能够重新看待三重故事的话,你感觉会好很多。

第六个,我们要知道焦虑症并不可耻。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第七个,在生活当中,你要毫不费力的表现。举重若轻是装出来的,但是作者说鼓励你要装作举重若轻,你要表现的毫不费力。作者知道这个道理,他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有一个严重的焦虑症患者,是顶级的高尔夫球手,他在作者的帮助下,后来慢慢学会了一件事,球上了果岭,也依然淡定。一般人如果球上了果岭,就开始紧张了,会想那一杆推进还是推不进,他永远都面无表情,觉得无所谓。一般人要是没推进会生气,甚至还有砸杆等各种各样的表现。那个被训练过的人,一定要装作若无其事,没推进也云淡风轻,过去再加一杆就可以了。所以你只有不断训练自己,做一个很酷的人—你做不了有禅心的人,至少你要做一个很酷的人——表现的毫不费力,逐渐地,事情就会变得毫不费力。

第八个,要学会发现机遇,人要乐观一点。埃隆.马斯克曾经做过一个演讲,他说悲观者可能赢在现在,但乐观者赢在未来。一个悲观的人总是正确的,他们总是说这事不行,那事不行,那个多丢脸……悲观的人总是评价别人。悲观的人永远待在当下,哪儿都去不了;乐观的人才能够创造未来,才能够不一样。我们如果想要战胜焦虑,需要变得笑呵呵的,有点乐观——要对未来有一些信任和想象,并且愿意去创造一些事情,这样你的眼睛才会盯着好的东西,盯着机遇去看。而如果你天天担心糟糕的事会发生,那八成慢慢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你没有找到新的机会。所以,发现机遇很重要。

第九个,即刻行动,不求完美。只要你做了,比你做的完美要重要的多。有很多人天天不做事,总是焦虑的原因是,他总想做一个完美的事,他认为自己一旦出手,就要做出很好的东西。还有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你也一样重要”,你和他人一样重要。还有一个很有禅意的想法:他强由他强。就是外部环境再怎么糟糕,那是它的事,我们管不了,我们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他强由他强。你唯一可以避开的是什么?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不能避开,不是让你见了危险都要上,你可以避开讨厌的人。如果你有一个很讨厌的人,他让你产生焦虑的情绪,你是可以避开他的,你不一定非得跟这些人较劲。我们如果能够建立这样的看法,就会觉得自己的内心会感受好一点。


如何从改变想法上应对焦虑症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