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思考,快与慢》第18章(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学到的认知:
直觉性预测无法回归均值,带有偏见,往往会产生极端预测,而我们也很容易对这种极端信心满满。
我们需要通过训练,提高修正这种偏见的能力,提高在重大问题上的预测准确率。
直觉性预测,带有偏见,总是无法回归均值
1.预测
预测,我们还算无时无刻不在预测。瑞·达利欧写《原则2》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找到教育、经济、货币等关键因素对今后美国、中国以及世界的发展进行了非常理性的预测。
除了这种理性的预测,还有一种是直觉性预测,这是本章卡尼曼带我们来了解的。
2.直觉性预测
他把直觉性预测分为两种:
①经验性直觉预测:即由于识别出熟悉的线索,大脑中快速呈现出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②启发性直觉预测:这种预测受启发法的影响,通常会用简单的问题来替代难以回答的问题。及时证据很不充分,决定亦不可更改,人们因此做出直觉性判断时往往也会信心十足。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预测不是要么用理性预测,要么用直觉性预测。而是两种相互影响,共同发生作用的。
3.直觉性预测的缺点
①忽略基础比率。这一条我们在前几篇笔记讨论过,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搜索因果关系进行解释,所以对基础比率这种无法提高因果关系的统计数据,总是视而不见。
②对信息的优劣不敏感。我们的直觉脑能够摒弃那些无关或是错误的信息,但却无法弥补证据中相对较小的瑕疵。
因此,我们的直觉脑一旦发现证据的某种关联,眼见为实的原则就会发生作用,我们的联想记忆会快速自动地运用可利用的信息编出最恰当的故事。至于预测实际结果如何我们没有任何感觉。
联想记忆的过程:由信息和问题激发起联想记忆,然后自我反馈,最后选定最具连贯性的合理性方案。
②无法回归均值。我们的直觉性预测受替代和强度匹配两方面的影响,导致预测完全无法回归均值。也就是说我们的预测存在偏见。
人们按要求预测是,总会将预测替换为对所描述问题的估测,而没有意识到他们回答的问题并不是那个被问到的问题。
比如,我们会预测每一位高尔夫球员在一场锦标赛上第二天的得分与第一天的得分基本相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第二天的比赛替代成立第一条的表现,而实际情况是,第一天表现极其出色的选手,大概率第二天会回归他日常的均值水平。
直觉性预测的校正
直觉性预测因为不具有回归线,因此带有偏见,所以需要进行校正。而校正的过程需要的理智脑直接参与。
1.修正直觉性预测的四步
①找到基准线。也就是你在不知道其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预测,也就是我们前面笔记介绍的基础比率。
②做出自己的直觉性预测。也就是根据其他相关的证据信息,通过直觉做出的预测。
③对证据信息与基准线的关联做出估计。也就是使你离开基准线靠向自己的直觉,但你能离开的距离取决于你对关联性的估测。
④对自己的直觉性预测做出修正。也就是根据关联度的大小(我们可以将其设为0-1之间的一个参数),在基准线上增加相应比例的关联度。也就是修正的直觉性预测=基准线×(1+关联度)。
通过这个步骤,虽然我们最终作出的预测还是受到了直觉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力已经小很多了。
比如,书中这个例子,朱莉现在是一名州立大学4年级的学生。她4岁就能流畅地进行阅读。她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第一步:我们先根据统计数据,找到基准线。书中提到:熟悉美国教育体制的人很快就能得出一个数字,且这个数字通常在3.7或3.8左右。
第二步:我们根据“她4岁就能流畅地进行阅读”这个信息进行直觉判断。
因为我们直觉脑眼见为实的原则,我们看到她4岁就能流畅阅读,就确定她阅读能力非常前,同时直觉脑的启发效应,我们会进行联想,想象她一直以来阅读能力越来越厉害,然后我们直觉脑进行替代,将平均成绩的问题替代为阅读能力的问题,做出了很高的预测。比如4.
第三步:调动理性脑,我们分析一下“她4岁就能流畅地进行阅读”这个证据信息与现在大四平均成绩的关联度。
4岁和大四,这中间会经过很多事情,我认为他们之间的关联度不会超过0.02。
第四步:对直觉性预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预测=3.75×(1+0.02))=3.825。
上面这个过程还是有很多直觉的因素印象,比如关联度的大小如何定义数值等等。另外要想找到相关的参照物、对基准预测作出估测或者对证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所以,我们应该只有在风险很高而你又特别渴望避免犯错误时,做这种修正努力才显得合乎情理。
2.纠正你的直觉也许会使你的生活变得复杂。
无偏见预测的一个特征就是,只有在信息非常有效时才允许人们对罕见或极端的事件作出预测。
如果你期待自己作出恰当有效的预测,那么你的预测结果就永远不会太离谱或者偏离平均值太多。
而如果你的预测不存在偏见,你也就永远不会有极端事件的“愉快体验”了。
3.黑天鹅是无法预测的。
也就是说你想获得超额收益,是无法依靠预测完成的,不管是直觉脑的直觉性预测,还是理智脑的统计逻辑预测。
昨天我还刷到一个短视频,一个天使投资人说,他的投资原则是只投资自己听不懂看不明白的事情。十年前,有一个人给他推荐一个在网络上买数字土地的事,他一点也听不懂,所以也无法做预测。
他根据自己的原则投了100万,十年后,他听说林俊杰购买了虚拟世界的土地,而这个出售给他土地的公司就是当年他天使投资的公司,当年的100万已经变成了24亿美元。
4.塔勒布的杠铃策略(这部分可以不看)
在日常锻炼我能力,进行直觉性预测的修正之外,针对黑体鹅事件,也可以参照塔勒布的杠铃策略来进行决策。
杠铃策略:是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并且摈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的策略。这种策略通过类似积极主动加上保守偏执的组合的方式,消除了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同时让有利因素或正面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地发挥效用,消除毁灭性风险。
特点:① 不对称性。它往往会形成一种有利的不对称性;② 两种极端策略组合;③ 不需关注中间因素
比如,
读书:我们一方面读好书,像《思考,快与慢》这样的优秀作者写的优秀好书的书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看电影或电视来娱乐自己,让自己得到放松,至于中间部分那些平庸平淡的书籍,就不需要浪费时间了,甚至不需要再在其中矬子里拔将军了。
健身: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挑战极限,刺激肌肉的成长,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休息,科学的饮食,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营养得到补充。至于像现在目前打卡,每天完成1万步或2万步,这种持续的同一标准的锻炼方式,从周边人身上来看,目前是效果很平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