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成绩就不好,以后怎么办?”
“我现在这个样子,以后老了怎么办?”
“企业目前还好,但竞争太大了,一定要开分公司规避风险!”
每个人对未来、对现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有危机意识是一种健康的状态,但如果这种担心超出了正常范围、导致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甚至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情绪健康,那就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焦虑情绪。
焦虑,可以是一种情绪,也可以是一种病症。
过度担心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形成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持续久了,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可能会发展成为病症。
人有情绪,是正常的,而且大多人会自我调整、自我梳理,从而从一种情绪中走出来,重新看待这个事物,并让自己得到成长。
但也有一部分人,自己不能开导自己、不能找到情绪的平衡点,会在一个情绪里越陷越深,最终出现情绪问题,既影响关系也影响健康。
那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焦虑情绪呢?
其实任何情绪的产生,都跟本人有关。
情绪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变化所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和反应。这个观点说明,情绪和每个人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
疫情出现,很多人担心健康、担心收入、担心就业等等,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中,终日不可安宁;
同样在疫情期间,很多人看到了商机、看到了变化、看到很多难得的机会,从而开始了新的尝试,每天都充实忙碌;
同样的外界事物,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带来的结果不一样。
因此,焦虑情绪的产生,跟我们的认知有关、跟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跟我们对未来的把握等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如何看待现在的生活、如何看待时代的各种变化、如何分析这些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去迎接这些每天到来的变化等,都会让我们产生各种不一样的情绪。
如果我们满意现在的生活、清晰时代变化的方向、愿意去适应已经到来的变化、并且相信我们有能力在各种变化中把控好方向,那么我们就一直会处于积极应对的状态。
如果我们担心这些变化我们应对不了、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会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自己,那么我们就会因此而产生担心、焦虑的情绪。
因此,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梳理自己的情绪,会让自己始终处于比较健康的情绪中,生活和工作都不会受太大的不良影响,这才是真正的对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