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念”嘉宾 金韵蓉
导读
为什么人有情绪是一件好事?
情绪对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这代表你的感受很强烈、很丰富,所以在家里有情绪,完全可以。
本期,“此念”邀请资深儿童心理与行为治疗师金韵蓉,与我们一起聊一聊,为什么焦虑是一种集体情绪?身为家长,该如何允许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有哪些安抚情绪的办法?
cinian
金韵蓉
资深儿童心理与行为治疗师
“樊登读书·新父母”沟通力导师
畅销书作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课程讲师
拥有扎实的心理学学院教育背景
与十余年临床心理辅导工作经验
出版畅销书《把话说进孩子心里》
《爱在左,管教在右》
《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等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1
当焦虑变成一种集体情绪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主持人:您认为,现代中国人面对最大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金韵蓉:我认为是焦虑,它已经变成一种集体情绪,就是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比如: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对自己的未来、对婚姻的未来、对孩子的未来,都不确定。
这些因素就会让你变得非常焦虑,不只大人有,孩子也有。
主持人:我们所有人好像都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状态里,老师、家长、孩子都焦虑,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中。
金韵蓉:学校的老师,他也有自己的家庭、孩子,以及亲子关系,所以焦虑就会循环,我不敢说它一定是恶性循环,但它确实是一个集体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有解药吗?
金韵蓉:我必须很坦率地说,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毕竟和生活的大环境有关,当然也没到很悲观的地步。
双减就是一个解药的开始,它意味着我们注意到这件事,如果有一个更大的力量去关注它,就会往好的那方面去发展。
02
允许孩子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主持人:在小学阶段,您认为父母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
金韵蓉:我一再强调,说话的方式并不重要,你不用像写剧本那样花大量的时间,或者绞尽脑汁使用优雅的词语去表达,其实不必,真正把话说进孩子的心里,让他感受到你的情绪。
所以我一直告诉家长,其实孩子不在乎话术。小学的孩子,他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左脑并没有被制约,没有社会化,所以他大量使用右脑去感知这个世界。与父母沟通时,话语背后的情绪,他能够捕捉得非常快,捕捉得非常真实。
当你带着失望的情绪说:“孩子,你是最棒的”。他会很敏锐地感受到。
如果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会建议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我允许你有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当他哭了或遭遇挫折,就会想办法阻止他哭闹,或者找各种方法提升他的受挫力,让“逆商”高一点。
有很多家长会说:“我不允许你这样哭叫”。其实,每一个人格特质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如果不允许表达,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只会闷在心里,甚至会越烧越旺,那么将来这个孩子,可能需要用更大的动静来唤起爸妈的注意力,最后有可能会出现身心障碍的问题。
主持人:有些父母比较困惑,比如孩子在家发泄情绪,可能有不当的行为,一方面我应该接受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又有些担心,如果我不规范他的行为,将来走到学校外面,可能就会变成别人眼中的熊孩子,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金韵蓉:这个问题很好,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儿童心理治疗师,要帮助家长去界定有教养和允许情绪的行为,它们完全不会互相抵触。
身为家长,我既要允许你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你必须有教养。所以,我给你立一个框架。
不能因为你要发泄情绪,就对着长辈没有礼貌地大吼,或者生气用脚去踢一只小狗,这是不被允许的行为。
但是我可以允许你大哭或者捶枕头发泄,所以尽管你有情绪,但是发泄的方式不能无所顾忌,父母要限制孩子。
当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语言能力,或者也没有非常正确的情绪表达能力,他在刚开始有情绪的时候,我立刻接纳。
比如给他一个拥抱,并告诉他妈妈理解,安抚他的坏情绪。当他认为自己的情绪被允许被接纳,下次就不用搞出特别大的动静。
现在,有些父母等到孩子情绪已经爆发,达到忍受不了的地步,才出手管教。
03
“低成就”孩子的心魔
——我不值得
金韵蓉:所以,我们在治疗室最喜欢跟爸妈说,每当孩子出现所谓你不喜欢的行为,比如吃手、撕指甲等,你先不要被这些行为给激怒,不用把注意力放在改正行为上,而是绕过它们,看到孩子背后求救的原因。
这才是我们需要去真正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把目光盯在“金老师,我的孩子吃手怎么办”,“金老师,我的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轻易被这些行为给激怒了,之后和孩子的关系就变得异常紧张,但是求救的原因还没有被解决,所以他可能越来越糟糕。
当孩子焦虑有压力的时候被处罚,心里不认为自己是因为吃手被处罚,而是有焦虑的情绪被处罚,所以就会认为自己没有权利有焦虑的情绪,没有权利为我所遭受到的不愉快来发飙,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认知。
这会造成他日后成为低成就的孩子,不只是学业方面,可能包含了人际关系,甚至在将来的两性关系方面。
你真细究就会发觉,造成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没有权利,不值得拥有幸福。
主持人:如果小时候连愤怒、伤心或者焦虑的情绪都不被允许,那可能造成将来长大后没有办法跟别人提要求,或者别人说什么不愉快的话,只能自己消化。
金韵蓉:问题是很多时候你忍不下去,该怎么办?它就会开始攻击你的身体器官,比方胃痛、背痛、消化不良,或者失眠,用身体的疼痛来消化释放情绪。
04
情绪就是人的能量
我们要学会和它做朋友
金韵蓉: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情绪,它对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
如果我没有能量,个人情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那么过段时间,可能早上睡觉起床连上班的力气都没有。
所以对情绪认识不正确,就会导致我们内心太害怕它,如果我是一个有情绪的人,就意味着我不够优秀,其实这不对。
主持人:其实,正因为他有情绪并表达出来了,说明他是一个很有能量的人。
金韵蓉:对,有情绪是一件好事,代表你的感受很强烈、很丰富,所以在家里有情绪,完全可以。
家应该是一个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原则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不要伤害到第三个人。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合理地去发泄情绪。
2022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大V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学家、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徐蓓 | 《九零后》导演
叶斌 | 心理学家
陈默 |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
金韵蓉 | 资深儿童心理与行为治疗师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
- END -
出品 | 此念
编辑 | 赵天玮
排版 | 王啊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