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真的不好?这位网红心理学专家的观点你是否认同?

2022年10月09日23:01:12 心理 1209

网上有个心理学大V,账号名称叫做“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据他自己说,出版过很多著作,获得了不少荣誉。

他有一系列关于内向性格如何不好的视频。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这位网红心理学专家的观点你是否认同? - 天天要闻

我总结了一下,他的主要观点是:以他多年从事心理学遭遇的诸多案例,以及研究结论,可以充分证明,内向性格是导致精神疾病,甚至是自杀和犯罪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以下,是其中一个,他自己详细列举的典型案例,我们来看看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2003年,这位心理学专家,在武汉举办了一场名为“心理咨询实战经验”的培训班,期间,遇到了来自湖南的两姊妹,姐姐还算外向,而妹妹学习了三天,则是一句话不讲,十分的内向。于是,这位心理学专家便和其它学员说,他预言,这个妹妹迟早要精神分裂,并且他一直十分自信的,等待着他这个预言实现。结果,三年以后,这个妹妹就真的患上了精神分裂。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搞笑?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上长了个脓疮,医生看到后,就十分自信的预言,这个人的头迟早要全部烂完,然后就一直等着他的这个精准预言实现,好证明自己有多厉害。

换句话说,很明显的,其实这个妹妹在参加培训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问题,甚至是抑郁症的症状,而又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才最终导致病情愈发严重。

而这个叫做“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的专家,也确实挺与众不同的,不仅“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去深挖导致妹妹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却把病症直接当做了病因,把一切问题简单粗暴的归咎于了“性格内向”。

除了列举这种滑稽可笑的案例,他还引经据典,拿出了《黄帝内经》中论述的,“太阴之人”如何如何不好的观点,以佐证他的“性格内向不好”这一结论。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这位网红心理学专家的观点你是否认同? - 天天要闻

然而,《黄帝内经》中讲得很清楚:人分五种,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以及阴阳平和之人。

其中,前四种人,皆因自身阴阳不调和,导致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缺陷毛病,唯有最后一种“阴阳平和之人”没有缺点问题,最为完善。

其中,关于太阴之人具体是这样说的:“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翻译成白话文是:太阴之人心里缺乏仁慈,为人阴险狠毒、狡诈奸猾,为人处事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平常表现得很有能力,但却毫无原则底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显然,《黄帝内经》对于“太阴之人”的描述是基于“人格”层面,而并非“性格”层面。

换句话说就是,性格内向的人里可以有这类阴险狡诈之人,性格外向的人里也可以有这类阴险狡诈之人。

就比如,明星吴若甫绑架案中的主谋王立华,在被抓之后,还笑嘻嘻跟警察插科打诨,哪里看得出一丝内向呢?

又比如,那些个地痞流氓、诈骗犯,很多不也都是外向机灵的吗?

所以,不管是有意无意,这个所谓心理学专家,明显是把“太阴之人”错误地等同于了“性格内向之人”。

随便列举几个众所周知的人,爱因斯坦戴尔卡耐基陈景润,还有离我们最近的韦东奕,哪一个不是性格内敛内向之人,他们又有谁得了精神疾病了,有谁自杀了,有谁犯罪了?

不仅没有,还都功成名就,甚至为整个人类社会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起初看到这位心理学专家对于“内向性格”的偏激言论,我既感到震惊,又困惑于一个看起来知识丰富、成就斐然的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荒诞的行为举动。

直到听见他说,他本身就是一个性格非常外向的人,以及去到内蒙的时候如何大口喝酒,如何豪放的划拳,我才意识到,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本性外向豪放之人,本能的对于同自己属性相反的“内向型性格”产生了潜意识反感,从而潜移默化的造就了他的偏激错误认知。

这就像是,一个做事风风火火的急性子,遇到一个慢条斯理的慢性子,两个人自然就很容易,本能地看着彼此不顺眼。

性格内向真的不好?这位网红心理学专家的观点你是否认同? - 天天要闻

然而,作为一个专家,特别是一个心理学专家,如果被自己潜意识中的本能和自身好恶牵着鼻子走,以极其缺乏客观性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进行课题研究,去给别人解决心理问题,那就实在太不专业,太坑人了。

更为可怕的是,作为一个拥有不少粉丝的心理学博主,打着专家的旗号,通过自媒体去散布这样的偏激言论,极有可能会误导很多人,对于内向性格的人产生反感心理,从而造成如同“地域歧视”一样的“性格歧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相较于“外向型性格”,“内向型性格”原本的生存环境就不是很好。

例如,我很早之前履职的一家公司,公司高层就明确告诉我们这些销售团队主管,一定不能招聘性格内向的人。

后来,我扛着领导的压力,留下了一个在试用期表现良好,非常有上进心,但是性格偏内向的业务员。

这个业务员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表达能力不行,就不分上下班地通过聊天软件跟客户沟通,只要客户稍微有点意向,他就自掏腰包给客户邮寄小礼品,建立客情关系

最终,这个业务员靠着踏实细心、耐心韧性,以及良好的共情能力,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并凭借着超高的客户转介绍率,屡次夺得销售冠军。

之前,我们讲到过,《黄帝内经》中阐述了五类人,分别是: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以及阴阳平和之人。

那问题来了,这位心理学专家属于其中的哪一类呢?

《黄帝内经》对于“太阳之人”是这样描述的:“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呼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意思是:太阳之人性格张扬、狂妄自大,经常爱夸夸其谈,不顾实际,好大喜功,虽然表现得风风火火,给人一种动力满满的感觉,却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