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2022年09月25日18:27:37 心理 1399



“我的洪荒之力快抑制不住了,我真的真的想把他们痛打一顿。”


“然后呢?”


“但是我忍住了,毕竟那是工作场合。”


“再然后呢?”


“再然后,我失眠了两天,再再然后我就到这里来了。”


一个月前,青田因为焦虑找到我。


向我说起她“在办公室被老员工无故加任务”、“自己提方案被领导各种无视”等问题。


表面上看,青田遇到的是人际问题,但影响她焦虑的深层次原因是,她进入了一种“攻击性淤积”的状态。


如果你也经常进入“释放攻击性伤害关系,憋着伤害自己”的纠结中,不妨听我聊聊这个话题。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释放攻击性的泥潭


释放攻击性,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长大后,又会被社会教育团结同事、尊敬领导、邻里和睦、家庭和谐。


在以忍让、宽容为美德的环境中,向外释放攻击性,往往会被扣上“小心眼”、“情商低”的帽子。


但偏偏人又是社会性动物,一旦被人划分到“影响团结”的一撮人,就像是被社会打入了冷宫。


于是很多人选择像青田一样“忍气吞声”,成为了一种应对策略。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不过,正如心理咨询专家Baylor说:


当一个人产生了负面情绪,如果不将其向外释放的话,这种负面能量就会转过来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途径。


这让青田的策略就像是一场“自我凌迟”,每一次忍让,都像是给自己“一刀”。


最终,自我攻击后的“自我”越来越弱,很多“自我价值感低”、“无能感”等问题就是因此而来。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但同时,“自我”的反抗力也越来越强,这正是青田焦虑的来源——


没有人的“自我”想躺平,它一直在潜意识中反抗。


而且,抑制攻击性不仅会让心理不舒服,现代医学也证明,长期如此,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要高于常人。


既然攻击性如此不好,我们有办法“去除它”吗?


很抱歉,它是本能,没有它,人也不能为人。


但是,如果可以很好的释放它、运用它,会开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转移你的攻击性


如果你也有很多“淤积”的攻击性,可以听听乐水的故事。


她是一个“转移攻击力”的高手,而且获得这个能力的方式,还很有趣。


大学毕业后,乐水进入了一家公司的客服部,有一阵子公司内部问题,几千台产品有一些质量问题,客服部成了客诉部。


她说:“每天八小时,接起电话来就挨骂是常态”,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真真切切感受到“上班如上刑”。


而且由于是公司问题,还要给客户赔笑脸,心里再郁闷,也要表现地很乐于给客户解决问题。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这两个月里,她有时很生气、很委屈,好像自己做什么客户都说是错的,有时,真想骂回去,但是话到嘴边,看到领导坐在前面,生生咽下去。


“我每晚都是憋着一肚子气回家,把客户在心里骂一百遍。”


直到有一天,她走在马路上,正好看到小区外几个邻居在打羽毛球。


她脑子一热,也加入进去。


一场结束,有羽毛球基础她,赢了一局又一局。


这时,她突然觉得心情莫名有了起色,好像白天的事情都过去了,自己恢复了力量。


自此之后,她仿佛发现了一个好办法,每次再有这样的情况就去打球,身体精神都好了,工作更是屡获表扬。


这就是乐水的“转移攻击性”的方法。


背后的原理正是被公认的“释放攻击性”最好的方法之一——竞技体育。


竞技的本质是以“优雅”的方式决出胜负,是被认可的“释放攻击性”的方法,更是让人收获了健康的身体和人际关系。“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非暴力理性释放攻击


相比乐水较为温婉的性格,另一位朋友晓楠的口头禅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把我逼急了,不管是领导还是客户,非得跟他们一较高下”


风风火火的个性,不会让任何“攻击性”藏匿在心底。


但她也因为快人快语,得罪了不少人。


最为严重的一次,因为和男朋友吵了一架,两人就此分手。


事情的起因是她发现男友和一个女性在聊当地酒吧哪家好。

“嫌我烦了是吧,看我腻了,跟其他女人去酒吧?”晓楠说她当时热血上涌。


分手几天后,她才从前任哥们那里知道那个女性是男友的同事,当时在聊公司团建去哪里。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冷静下来,最让她伤心的是:吵架的时候,前任居然没有解释,任由她崩溃、分手。


还是这位朋友告诉他:这其实是她前任故意的,他一直想分开,正好得到了机会。


前任说,和她在一起,就像是在刀尖上过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砍一刀。


晓楠反思过去,终于意识到自己“得罪过”这么多人。


痛定思痛,她决心改变,在我们几个朋友的推荐下,学习了著名的“非暴力沟通”。


她说这是她的“福音”,过去她的“攻击力”如同唇枪舌剑,而现在她懂得了如何“理性释放攻击性”。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她再也不用“臆想的事实”代替“观察来的事实”,也不会将“自我的想法”代表“自己的感受”。


比如,办公室打印机坏了,她不再会对负责的下属说“这打印机三天两头不能用!你要不想干赶紧离职!”;


而是会说“今天早上打印机坏了,这让我感到会影响办公效率。”


她分清了“抱怨”和“需要”之间的差别,也能够更多地使用“请求”而非“命令”。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她说,如果分手的那天晚上能重来,或许她会说“我需要你多陪陪我,今晚能不能多陪陪我聊天”;


而不是“你到底跟这个女人有什么关系,你把我放到哪里?!”


晓楠说,一开始要克制自己真的很难;


但是真的适应了这样的方法,发现好像自己过去吵得声嘶力竭都得不到的,居然在柔声细语间达成了目标,这让她感到生命之中有了新收获。


攻击性,本质上是个体为获得目标而采取的最极端的方式。


不合理的释放攻击性,大多却事与愿违。


晓楠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理性化的方式满足了攻击性需求,更得到了成长。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攻击性是我们的朋友


精神分析的种种防御机制中,“升华”是最成熟的机制之一。


能做到“升华”的人,往往个体的心理成熟度很高。


或许你不知道什么是“防御机制”,也不知道“升华”是什么,但举一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比如说我们从小都在背的一句孟子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前半句其实就在说“升华”——


原本一个个能够击毁人斗志、打败人意志的苦难,在那些“强者”手中,却变成了帮助他们成长的能量,让他们获得成功。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国家不幸诗家幸”,意思是在古代,凡是朝代更迭、民间苦难增加时,往往也是诗人的“高产期”。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这些诗人,能够尝便人生苦辣后,变成诗意的抒发。


有苦难就有挫折,就会有不如意、就会有委屈、愤恨…当这些攻击性被激发出来时。


成熟的个体会以更高维度的方式将它们释放出去,或变成事业的推动力,或变成文学、艺术等形式呈现。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位来访者阿昭。


他一直在做保险销售,有一个自己跟了半年的客户,马上要成交了,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客户和另一个同事建立了联系,最终跟另一个同时签了单。


事后他恨不得去跟同事大吵一架,也去跟领导说,但领导说“销售就是各看本事。”


他说,他简直受到愤怒和委屈的双重暴击。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后来他尝试说服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没准同事会惦念他的好,就当为人际关系投资了。


结果同事非但不表达,更是在办公室中,处处展现“我比你强”。


“每每想起那张脸,我都睡不着觉”阿昭说,“从那时起,我就发誓,我不能被打败,我要在事业上,获得他们无法企及的成就。”


也是在那时起,他删了手机上所有游戏,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拜访多少个客户,去赢得多少个订单,晚上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客户喜好。


慢慢的,他的业绩从小组第四,升到了第一,年终评比时,他成了那位“抢客户同事”的上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后来小昭真正想明白了这句话,没有这个契机,或许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业务员。


在这里,被激发出来的攻击性,没有让小昭用“掀桌子”的方法去释放,而是升华成为了“职业动力”,让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


反内耗,从学会“撒气”开始 - 天天要闻

来源:pexels


写在最后:


总结上文,我们发现一点:攻击性投射的方向和层次非常重要——


向内会变成“攻击性淤积”,而向外却又很“低层次”的释放,又会伤害关系、发生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


让人的本能,以正确的方向和成熟的方式进行释放,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或许,攻击性就像是深渊里的猛兽,你看着它,它也望着你,硬刚它,或是放任它,要么屠龙少年最成恶龙,要么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


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方法,让“猛兽”不在危害我们的生活,甚至变成“朋友”。


走出深渊,和我们一同在阳光下嬉戏奔跑。


作者:贾宁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