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婆媳关系?美国心理治疗师带你走出,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

2022年07月02日19:53:26 心理 1402

文|弥小木

婆媳难题,千古难解。

萧红的《小团圆媳妇》里,原本健康的小团圆媳妇,虽不能说她最后的结局是婆婆造成的,却也离不开她婆婆的参与。前两天,看到一位网友,在网上讨论婆婆带给她的困惑。婆婆在她家,毫不避讳,面对近30岁的儿子,能当面换脱衣服,丝毫不觉得尴尬,而且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对儿媳有停不下来的挑剔。网友婆婆给她带来的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夫妻俩的生活。

婆媳难题,看似难解。但看过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关系的一段描述,似乎一切都明朗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

费孝通先生对家庭关系的描述,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虽然时代在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观念都已更新。“本质”这件事,很难改变。婆媳难题,怎么解?《原生家庭·婚恋版》里有答案。

《原生家庭·婚恋版》,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最近的一部作品。说起阅读苏珊·福沃德的书,也是巧合。几年前在图书馆,随手翻到苏珊·福沃德写的《中毒的父母》,就被深深地吸引。

再到后来看她写的《情感勒索》,第一次了解到“情感勒索”的概念,回头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情感勒索”的现象还真不少,而且大多数人并不自知。当时既感慨于苏珊·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现象的精准描述,也感慨于现实中那样场景出现的高频率。

翻开手中的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苏珊·福沃德对于家庭关系的本质认识一如既往。在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里,苏珊·福沃德专门分享了,自己对于婚姻中伴侣的原生家庭带来的观察。在书中,分析了伴侣父母的5种不同类型,分析背后真正的原因,最重要的,还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会看到很多别人的婚姻家庭故事,也会看到他/她们是如何应对的,这其中,当然包括婆媳关系。如果伴侣的父母行为也让你感到困扰,读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或许能带你走出婚姻中的迷境。

受困于婆媳关系?美国心理治疗师带你走出,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 - 天天要闻

区分类型,有所了解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将伴侣父母分成了5种类型:

  1. 批评型
  2. 占有型
  3. 控制型
  4. 惹事型
  5. 拒绝型

虽说苏珊·福沃德给出了5种不同的类型,但一个人很难与某一种类型完全对应,有可能是5种类型中的两两组合,也可能是多种组合。比如批评型与控制型的组合,有可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看到,占有型、控制型、惹事型的组合。

了解类型有什么用?或许可以像教育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在《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分享的,面对霸凌者,可以退后一步观察他们,这样能做到更理性地了解对方。

面对伴侣父母,有时候和孩子之间的“霸凌”,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性。了解对方父母的类型,相当于退后了一步,更好地了解对方。

受困于婆媳关系?美国心理治疗师带你走出,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 - 天天要闻

拨开迷雾,寻找原因

了解大致的类型之后,跟着苏珊·福沃德看看,在这些类型背后,让伴侣父母能一直做出干涉自己婚姻生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苏珊·福沃德分析了很多的原因,在这么多的原因中,有两点会在很多人的身上看到:

• 认为自己才对
• 是宇宙的中心

无论任何事,只要面对的是儿媳妇、女婿,不管怎样,对的都是自己。另一个原因,则因为在心底,天然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这个家的“绝对权威”。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打底,媳妇也好、女婿也罢,都需要自己这个做长辈的来“指点迷津”。

“指点迷津”的结果,不管是否占了上风,一定会有结局是,因为他或她的“参与”,会严重破坏夫妻俩的小家庭。有人会沾沾自喜做出的“贡献”,有人会陷于这样的方式“无法自拔”。除了感动自己,恶心的就是别人。

当然,“认为自己才对”、“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伴侣父母可能会有的原因之一。至于苏珊·福沃德还有哪些精彩的分析,《原生家庭·婚恋版》里有分享。

受困于婆媳关系?美国心理治疗师带你走出,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 - 天天要闻

开始行动,改变现状

了解伴侣父母的类型,了解他们行为别后真正的原因,期待对方会主动做出改变?别天真了,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改变别人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而改变自己更容易。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将自己从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了很实用的对策,总结起来,最受用的是以下三点:

1.改变观念

改变什么样的观念?最重要的是,放下期待。放下对自己、对伴侣、对伴侣父母的期待。不奢望看一本书,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立马就能改变现状。

不奢望当和伴侣父母发生冲突时,伴侣能第一时间,立场坚定地维护自己。觉得伴侣和自己的父母发生冲突,伴侣会天然维护自己?那是在梦境中。

绝大多数时候,伴侣会不分对错,无条件地站在父母的一边。所以,当和伴侣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放下对伴侣的期待,放下伴侣会站在自己这边的期待。关于伴侣站在自己对立面,该如何处理?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也做了分析。

了解伴侣父母的类型,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期待对方自发做出改变?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期待。一旦有了这样的期待,失望是必然的。

改变观念,放下期待,是让现状变好的第一步。

2.学会爱自己

如果深陷婚姻生活的混战中,更是要好好爱自己。爱自己很难吗?当你受困于婚姻关系里,长期被打压时,爱自己真的会很难。但爱自己又是容易的,比如每天对自己说鼓励的话,主动给自己一些独处时间。

有位刚成为新手妈妈的朋友,在孕期时,她就在家的对面,租下一间房。这间房用来做什么?用来给自己充电,给自己的心灵充电。后来,每当她觉得透不过气来时,就会跑到租下的这间房里,独自待着,不被打扰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段短短的独处时间,让她有更多的力量,重新去面对现实的生活。

好好爱自己,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当你学会爱自己后,会发现内心变得更有力量。

3.开始行动

伴侣父母带来的困扰,有费孝通先生分析的那样,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有苏珊·福沃德分析的原因。

不管是费孝通先生的描述,还是苏珊·福沃德更细致地分析,所有的症结,如果归结到一个词,都离不开“过界”。

没有界限,一团混乱。看苏珊·福沃德在书中,分享的那么多案例,都离不开“过界”的影子。

有了界限,你就自由。但是,就算你守住了界限,造成困扰的对方并不了解。那怎么办?去表达、定界限

表达你的困扰,表达你的诉求,表达你的界限,说出来。怎么说?贴心的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了手把手的示范。当然,要是指望看看苏珊·福沃德的话术,就能照本宣科地解决困扰?那太为难苏珊·福沃德,也太为难自己了。

可以做的是,参考苏珊·福沃德的话术,对照伴侣父母的类型,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对方的表达方式。只有表达出来,对方才有改变的可能。不表达,对方一定不会大发善心地自我改变。当然,很有可能,你表达了,对方也不为所动。

让一个人从毫无界限到守住界限,这中间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你表达后,不管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最重要的是,由你来重新定界限。如果缺少底气,不如读一读苏珊·福沃德说的这段话:

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只有你自己能决定你的底线在哪里,但对所有人而言,有一个点是共通的:你必须找到阐明立场的勇气,即便你仍然感到没把握或是害怕。这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改变观念、学会爱自己、开始行动,是可以去马上实践的。如果你受困于伴侣父母所带来的困扰,不妨试试这三步。当然,还可以阅读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婚恋版》,说不定会有更惊喜的发现。

你的婚姻生活,原本就该你来掌控。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