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控股:怕鬼的人,潜意识都在害怕什么?

2021年09月16日21:33:06 心理 1340

一个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在精神病院,有一位女病人,因为家里见鬼被建议住院,医生诊断是出现了幻觉。


她呆在家里的时候,总感觉有人在后面用手指戳自己,吓得不敢回头。


即便是白天,她也锁着自己房间的门,总是担心有人要闯进来。


奇怪的是,当她住院之后,不再有鬼怪缠身,它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01

你害怕不是鬼

而是你内心的秘密


其实,怕鬼只是表象,真正的恐惧藏着她的潜意识里。


心理学认为,我们日常“有意识”的念头占 5%,只是冰山一角,其余 95% 都是隐藏在水下的潜意识。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潜意识里。


南台控股:怕鬼的人,潜意识都在害怕什么? - 天天要闻


那么,这个女病人潜意识到底怕什么?


原来她童年有过被家人抛弃的经历,潜意识害怕孤单一个人,就臆想一个鬼出来陪伴自己。


当她被送去在精神病院的时候,得到他人陪伴就不会胡乱臆想,鬼就随之消失了。


心理学认为,从童年开始,潜意识会慢慢地将生活经验积累、固化成真实的内在心理特征,“投射”到你自身和周围的事物中,影响你的认知和行为。


这就是潜意识画像。


它不常表现,但却在无形中指引着你对自我和外界的判断,操控你的人格、认知和行为,甚至命运。


南台控股:怕鬼的人,潜意识都在害怕什么? - 天天要闻


有这样一个来访者:


他在职场上,害怕和领导沟通,不懂得拒绝他人,不敢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心里有想法也不敢说出来,害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就算遇到不懂的问题,因为害怕被责怪被质疑,都会隐瞒不说,最后捅出大篓子才后悔不已,所以,自己一直是最吃亏的一个......


当被问到他到底在害怕什么时,他只回答了 3 个字:不知道。


经过咨询师剖析才发现,这是他的潜意识在作祟:


小时候,父母严厉要求他,打他,骂他,他对家里的父母,是害怕的。


这种潜意识的恐惧,很容易投射到其他人的身上。


即使老板本身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会下意识地害怕、抗拒及逃避跟他的接触。


其实,他被潜意识中的“畏行者”画像控制了,觉得自己不配爱,不值得被赏识,恐惧被拒绝。


当咨询师意识这个问题,他给出建议:记住,你害怕的是你脑海里的那个人,而不是你面前的那个人。


这句看似没什么所谓“技巧”的话,却在三天后的某个瞬间发挥了作用。


在会议室里,当老板问有没有人有更好的想法时,这位来访者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了咨询师的话,明白自己害怕的并不是老板。


那一刻,他鬼使神差地举起了手。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表现得到了老板的赞赏。


从此,他越发勇敢地去沟通,去尝试,抓住了晋升的机会。


南台控股:怕鬼的人,潜意识都在害怕什么? - 天天要闻


看不到潜意识,会阻止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但是,当你打开潜意识的大门,认识你被潜意识控制的内心弱点,并试图去改善的时候,你才能走出心理怪圈,开启人生的蜕变之路。


02

如何看见潜意识,改变命运?


荣格曾说:潜意识正在操纵你的人生,你却称之为命运。


  • 生活上,你明明是想赚到很多钱,却越忙越穷,因为潜意识里习惯了自己是个“穷人”,不值得也不相信自己能拥有更好的生活;


  • 恋爱上,你不断在亲密关系里冲突、证明爱,然后失望。意识想获得亲密,潜意识却在排斥亲密


  • 工作上,你总觉得准备得还不够好,不敢为自己争取,屡屡错过机会。计划周全、一击就中是意识,害怕不一样,害怕出错是你的潜意识


你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可是结果却走向相反方向,这样的“事与愿违”,就是意识与潜意识的撕裂。要改变自我,首先得看清自己的潜意识画像是什么。


除了上文提到的“畏行者”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画像存在我们潜意识中:逐胜者,无我者,千面者.....


逐胜者:

表面意识 :目标感强、上进而积极

潜意识:我不能失败,那会让人失望。一旦失败,往往容易陷入焦虑和抑郁


无我者:

表面意识 :人缘好,享受人际关系

潜意识:害怕孤独,不敢一个人。如果被抛弃,非常容易崩溃


千面者:

表面意识 :亲和、情绪稳定

潜意识:敏感、讨好,迎合他人,低自尊,极度没有安全感

……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