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2021年08月27日23:09:17 心理 1135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张子枫领衔主演的《我的姐姐》持续热播中。

这部电影中,安然的弟弟画了一幅画:一家四口手拉着手,快乐地笑着,画面色彩明亮。这幅画是弟弟对一家人温馨的期盼,也是他幼小的心灵最单纯的渴望。

后来,家庭破裂了,家人的各种行为让弟弟充满了恐惧,他动手撕了那张代表家庭和谐美满的图画。

孩子心中的恐惧有时会显现出来,有时会藏匿在心中。而隐藏在心中的这份“恐惧”,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带来伤害。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意大利心理学家、教育家埃维·克罗蒂和心理治疗师阿尔贝托·马格尼,合著《儿童恐惧心理学》。他们用简单的文字和丰富的插图,指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恐惧情绪,根据孩子的涂鸦和绘画“读懂”他们的恐惧心理,并帮助孩子克服恐惧。

这本书很全面地介绍了“恐惧”这种情绪,还给出了不同的案例和实用的解决方案。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


01 当孩子说“我害怕”的时候,他们是真的害怕


孩子小的时候,会怕黑、怕水、怕血、怕雷雨、怕医生、怕怪物、怕巫婆……成年人常常认为这些孩子没什么好怕的,就没有去关注,以为孩子长大了,这种恐惧情绪就会消失。

可是,事实是这样吗?不全是,有的恐惧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有的恐惧情绪如果处理不当,却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

有一个小女孩听到雷声特别害怕,只要下雨打雷,她总要捂住耳朵;闪电时,她会闭上眼睛,关上房门。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父母不知道女儿下雨时为什么会这样害怕,也没有去深究,只是觉得孩子胆小。

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直到有一天,孩子告诉父母,自己怕打雷的原因。原来,以前照顾她的那位阿姨,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恐怖的故事。从那以后,只要打雷下雨,她就感到害怕。

孩子的父母庆幸女儿及时吐露出这段经历。每个儿童都会有恐惧的情绪,只要有机会让他们表达出来,随着时间慢慢流逝,这些恐惧情绪就完全有可能被克服。

恐惧情绪和人类一样有着久远的历史。它的主要作用是自我保护,它能够激发儿童做出一些应激反应,从而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潜在危险所带来的伤害。

突然的噪声,如物体掉落、电钻的声音、震耳欲聋的钟声,都可能引发婴幼儿的恐惧情绪,使他们的哭声瞬间爆发,从而引起父母的关注。这便是他们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

可以说,情绪为婴幼儿、孩童提供了某种支配成年人的力量。因此他们的情绪几乎都是“有意为之”,以验证成年人对自己是否关爱。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在与家人亲密相处的时刻,儿童的恐惧情绪就容易表现出来,被家人感知到,也容易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地被克服。

作者在书中写道:恐惧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克服。正是因为克服了恐惧,儿童才得以成长并获得独立,这对儿童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02 当孩子涂鸦和绘画的时候,解读他们的恐惧情绪


孩子的恐惧情绪有时用言语来表达,有时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言语表达显而易见,而非言语表达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我们要尽量捕捉,那些间接表明儿童存在困扰的非言语信号。比如尿床、乱涂乱画、反应夸张、无精打采或有独处的倾向、毫无原因的冲动、强势或暴力倾向……

因此,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会辨别儿童成长过程中正常的恐惧情绪,特别关注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时,所产生恐惧情绪的原因。

有不少孩子喜欢乱涂乱画,其实他们绘画不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涂鸦也不是随意地涂抹。儿童涂鸦和绘画的内容,以及他们操作的方式都会传递出很多信息,它们是打开儿童内心世界的钥匙。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儿童涂鸦和绘画时如何握笔,在纸上留下什么样的线条,用多大的力度……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观察。

如果作画者的握姿放松,表现出的是自由而放松的心情;而当作画者无法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恐惧情绪时,就会通过肌肉收缩这样紧张的握姿表现出来。

如果图画中的线条充满自信,则表明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如果线条显得犹豫不决,则需要我们给予儿童安抚和鼓励,尤其是当他们面临考验的时候。

如果儿童涂鸦和绘画时的动作刚劲有力,则表明他们精力旺盛、热情;而倘若他们动作柔弱,将笔尖轻轻地按压在纸上,这样的孩子个性很敏感,抗挫折的能力也比较弱,可能很小的事就会伤害或压倒他们。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可以说,当儿童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或恐惧时,他们的涂鸦和绘画将会包含更多这方面的信息。例如,在画人物时,一个极度压抑的儿童不仅把人物画得很小,还会使用淡薄的颜色,并且从不缺少黑色。

儿童喜欢涂鸦和绘画,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了解儿童的真正需求和内心世界。而且,为了给他们提供表达恐惧情绪的机会,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把画笔、纸和颜料放到他们的手中。


03 当孩子恐惧的时候,勒温的“戒律”和同理心有妙用


成年人的恐惧症和狂躁症都可能会从侧面投射在孩子身上。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9岁的阿莱桑德罗被多种恐惧情绪困扰,他说:“是我的妈妈把这些恐惧情绪丢在我身上的!”

还有一位孩子受到超重妈妈的影响,饮食方面不敢随意进食,受到进食忧虑的严重困扰。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专业研究家庭的氛围,也探讨人格发展的关系。

他为父母制定了如下“戒律”: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爱、被需要;避免威胁、恐吓和惩罚孩子;保持冷静,不要因孩子本能的表现而生气;对待孩子尽可能地宽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避免加重孩子的自卑感;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

显然,勒温的这些建议适用于不同的情况,能够帮助父母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方法,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面对儿童存在的多种多样的恐惧情绪,同理心也是帮助他们释放紧张情绪的有效方法。

有些事对父母而言,看似无关紧要,但对孩子却十分重要。要让惊恐中的孩子知道,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困扰,明白他们的恐惧。

一天,埃维·克罗蒂去畅游大海,他看到4岁的朱利奥在与海水第一次接触时,表现得特别害怕。朱利奥使劲地挣扎着想脱离那恐怖的海水,但他的爸爸却想着怎么样让他成为完美的游泳健将,根本不理会他的感受。

于是,埃维·克罗蒂走到这对父子的身边,说出了一句简单的话:“你游得真是太棒了,我到现在都不能浮在水面上!”

他和孩子讲话的时候,总是面带笑容,这让朱利奥既兴奋又开心。朱利奥很快就学会了游泳,最重要的是他不再对水感到恐惧了。

我们对孩子说,我们也有同样的恐惧,并露出亲切的笑容,说出安慰的话语,这就给予了他们力量,甚至能够帮他们解决困扰。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当孩子感到恐惧的时候,我们利用勒温的“戒律”和同理心,可以有效帮助他们释放恐惧情绪。


04 写在最后


儿童的心理类型各不相同,恐惧类型也是各种各样: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父母或者他人无意加给孩子的;有些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消失,而有些恐惧如果处理不好,却会给孩子留下阴影。

这就需要父母和教育者多一点耐心,用心倾听孩子的话。当孩子说“我害怕”时是真的害怕了;当孩子涂鸦和绘画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孩子内心的恐惧;当孩子恐惧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勒温的“戒律”,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情绪。

高尔基说:“要是人没有了恐惧心,就一切全完了!一切全垮了!”

不过,不是每个人童年时的恐惧都能自愈。

父母和教育者不妨跟随着《儿童恐惧心理学》,学习书上实用的方法,更好地了解孩子;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用足够的爱帮助孩子克服害怕、胆小,让孩子变得自信、勇敢和快乐。

当孩子感到害怕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 天天要闻

- End -

作者|自由,一名教育工作者;喜欢孩子,专注于育儿写作;希望用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图片 | 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删。

本文由@大鱼带娃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